纱线的学问
纱线是纤维的束装物,分为三种:短纤纱、长丝纱与花式纱(这里我把特种纱线单独列为一类)。短纤纱是由短纤维经加一定的捻度或纺织(如气流纺纱)集结在一起的束装材料;长丝纱是由长丝(如天然丝、化纤丝或人造丝)并合在一起的束装物;花式纱主要表现为纱线外表或颜色上的变化。主要有包缠、包芯、竹节、大肚、彩点、波形、辫子、毛巾、圈圈、结子、羽毛、牙刷、蜈蚣、带子、段染、雪尼尔等等。
纱线中常用的概念如下:
1、纱线捻度——单位长度内所加捻回数。有Z捻与S捻之分;
2、普梳(粗梳)——纺纱过程中只经过梳棉机只进行一端梳理而纺织的纱线;
3、精梳——纺纱过程中使用精梳机对纤维两端进行梳理的纱线,杂质更少,纤维更顺直;
4、混纺——两种或两种不同性质的纤维混合在一起形成的纱线;
5、纱支——用于表示纱线细度的指标,主要有英制支数、公制支数、特数、旦数(后面还将专门讲解);
6、单纱——细纱机上直接出来的产品,一经退捻即会散开,简称纱;
7、股线——两根或两根以上的纱并捻在一起,简称线;
8、缝纫线——用于服装等缝制品缝合的线类产品的统称,后面还将详细讲解;
9、新型纺纱——相对与传统环锭纺纱的新型纺纱方法,纺纱过程中有一端为自由端,如气流纺、摩擦纺等,纱线没有捻度,而是缠结在一起。
纱支”简而言之,即指纱的粗细程度,中国目前通用的还是“英制式”即:一磅(454克)重的棉纱(或其它成分纱),长度为840码(0.9144码/ 米)时,纱的细度为一支。如果一磅纱,其长度是10×840码,其细度是10支,依此类推。
英制式的表示符号是英文字母“S”
单根纱的表示方法是:32支单纱-------表示为:32S
股线的表示方法是:32支股线(两亘并捻)既为:32S/2,42支3 根并捻既为:42S/3。
2 化纤布每平方的克重算法工式
1平方米经纱克重为:Ax100xB/9000x(1+2%)
A为化纤布经向的密度(每1厘米经纱的根数,用纬密镜可测出)
100是1米为100厘米
B为经纱的粗细,单位为D (是化纤纱的国际单位,可以原料
盒上找到或用仪器测出,还有另一种单位分特, 9000为将B转算为克得的基数)
1平方米纬纱克重为:Cx100xE/9000x(1+2%)
C为化纤布经向的密度
E为纬纱的粗细,单位为D(是化纤纱的国际单位,可以原料
盒上找到或用仪器测出,还有另一种单位分特)
化纤布每平方米的克重为x(1+2%)
大约等待秦始皇统一呢
一、 纱线纱支计算方法
1.单位
⑴、定长制:
A. 特克斯:1000米长度的纱在公定回潮率时的质量克数称为特数。
公 式:Ntex =(G/L)×1000
式 中:G为纱的重量(克),L为纱的长度(米)
B. 旦尼尔:9000米长的丝在公定回潮率时的质量克数称为旦数。
公 式: Nden=(G/L)×9000
式 中:G为丝的重量(克),L为丝的长度(米)
⑵、定重制:
A. 公支数(公支):1克纱(丝)所具有的长度米数。
公 式:Nm=L/G
式 中:1为纱(丝)的长度(米),G为纱(丝)的重量(克)
B. 英支数(英支):1磅纱线所具有的840码长度的个数。
公 式:Ne=(L/G)×840
式 中:L为纱(丝)的长度(码),G为纱(丝)的重量(磅)。
2、单位换算
A.特数Ntex与英制支数Ne
Ne=C/ Ntex(C为常数,化纤为590.5、棉纤为583,如果为混纺纱可根据混比进行计算,如:T/JC(65/35)45S纱线C=590.5*65%+583*35%=588,然后按公式计算便可)
B.英制支数Ne与公制支数Nm
纯化纤:Ne=0.5905Nm 纯棉:Ne=0.583Nm
混纺纱线:如T/JC(65/35)45SNe=(0.5905*65%+0.583*35%)Nm
3、特数Ntex 与公制Nm
Ntex ×Nm=1000
4、特数Ntex 与旦数Nden
Nden=9*Ntex
二、捻度与捻系数
1.捻度:纱线单位长度内的捻回数。棉纱线及棉型化纤纱线的特克斯(号数)制捻度Ttex,是以纱线10cm长度内的捻回数表示;英制支数制捻度Te,是以1英寸的捻回数表示。精纺毛纱线及化纤长丝的捻度Tm,是以每米的捻回数表示,以上表示方法的的关系为:
Ttex=3.937Te= Nm/10 Te=0.254 Ttex=0.0254Tm
捻回分Z捻和S捻两种。单纱中的纤维或股线中的单纱在加捻后,捻回的方向由下而上、自右至左的叫S捻;自下而上,自左至右的叫Z捻。
股线捻回的表示方法,第一个字母表示单纱的捻向,第二个字母表示股线的捻向。经过两次加捻的股线,第一个字母表示单纱的捻向,第二个字母表示初捻捻向,第三个字母表示复捻捻向,例如,单纱为Z捻、初捻为S捻,复捻为Z捻的股线,捻向以ZSZ表示。
2.捻系数
特数制捻系数αtex=Ttex* Ntex1/2
英制捻系数αe= Te/ Ne1/2
公制捻系数αm= Tm/ Nm1/2
特数制捻系数αtex与英制捻系数αe间的关系为:
αtex=Ttex* Ntex1/2= Te/2.54*10*5831/2 *Ne1/2(583为纯棉品种的系数,若为混纺、化纤纱线请参考特数与英制换算常数C的变化)
三、纱线的强度与单纱断裂强度
单纱强度:拉断单根纱线所需要的力,叫单纱强度或单纱强力,单位是牛(N),厘牛(CN)。
单纱断裂强度:单纱强度P与纱线特数Ntex之比单位是Km或cN/tex
四、标准重量
纺织材料在公定回潮率或公定含水率时的重量叫“标准重量”
纺织材料的标准重量与实际回潮率下的称见重量之间的关系为:
标准重量=称见重量*(100+公定回潮率)/(100+实际回潮率)
在生产上对于标准重量的计算。往往先将材料烘干,在根据干燥重量进行计算,算式如下:
标准重量=材料干重*(100+公定回潮率)/100
纱线捻度是指为使纱线具有一定的强力、弹性、伸长、光泽、手感等物理机械性能,必须通过加捻改变棉纱,由纤维结构来实现纱线加捻,其实就是利用棉纱横截面间产生相对角位移,使原来伸直平行之纤维与纱轴发生倾斜来改变纱线结构,粗条在加捻过程由宽度逐渐收缩,两侧逐渐折迭而卷入纱线条中心,形成加捻三角形,在加捻三角形中,棉条的宽度和截面发生变化,从扁平带状,逐渐成圆柱形的纱。
(1).捻回之定义:纱条绕其轴心旋转360度即为一个捻回。
(2).捻度之定义:纱条在退捻前的规定长度内的捻回数,通常为每英寸之捻回数目( T.P.I )或每公尺之捻回数目( T.P.M )表示。
(3).捻系数定义:是纱线加捻程度的量度,按每单位长度的捻回。
T. M:数乘以纱线密度的平方根计算。T.M = T.P.I /纱支的平方根T.P.I = T.M x纱支的平方根。
(4).捻向定义:当纱条处于铅直位置时,组成纱条的单元绕纱条轴心旋转形成的螺旋线的倾斜方向。
(5). S捻定义:纱条中纤维的倾斜方向与字母S中部相一致.为右手方向或顺时针方向之捻回纱。
(6). Z捻定义:纱条中纤维的倾斜方向与字母Z中部相一致,为左手方向或逆时针方向之捻回纱。
捻度测试
捻度通常不是均匀地分配在整根纱上,作测试捻度时要离开一码取样,捻度测试仪有很多种,大致设计都相同,首先把纱线被支撑点左边的钳夹住,然后拉至右边的旋转夹,刻度盘的指针为零度,将纱线夹在旋转夹上,样本纱线约10或20英寸,当旋转夹转动时,捻度被解开,当所有捻度消失时,旋转夹沿同一方向继续旋转直到捻度重新加入,指针向零标志。转数表记录总转数,总圈数除二,再除样本长度,计算出每英寸捻度。
捻度与强力的关系
将纱线拉伸到断裂时,发现断裂截面上并不是所有纤维都断裂,而是一部份纤维断裂,另一部份纤维滑脱,且断裂的那部份纤维也不是同时断裂,这种断裂性能和单纱强力与纱的捻度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捻度的增加,纱线强力继续增加,但到一定捻度之后,继续加捻度,强力反而下降,有利方面是捻度增加,纤维间摩擦阻力增加,使在断裂过程中强力的成分增加,不利方面是捻度增加,纤维与纱条轴线的倾角加大纤维强力在纱条轴向能承受的分力降低,而且捻度过大会增加纱条内外纤维应力分布不匀,加剧纤维断裂的不同时性,使强力随捻度增大而增大,两者相等时强力最大,这时捻度为临界捻度,与临界捻度相对应的捻系数称为临界系数.捻度增加,捻回角度增大,光向旁边侧面反射,光泽差、手感差,反之手感软,但捻度过小发生毛羽、手感松,光泽不一定好。
捻系数及捻向主决于最后产品的质量要求,不同用途捻系数不同,捻向视成品及后加工的需要而定,为了减少纱线机上翻改和操作的不便,一般皆为Z捻向。如纤维长度长、细度细、品级高之棉花,捻系数可较少,细号纱比粗号纱捻系数大.伸长率为棉纱在一定拉伸负荷下,棉纱受到拉伸而伸长,其长度称为总伸长,当负荷去除后,被拉伸的棉纱很快回缩,而不能回复到原来长度这个可缩的长度,为弹性伸长,即弹性伸长与总伸长之百分比,纱的弹性随着捻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到一定捻度后开始下降,一般采用捻度接近于弹性最大的捻度范围。
常用捻系数,梳织经纱较高,而针织一般较低,约3.5-3.6。因纱线之用途各异,有不同之捻系数纱线产品,按日本纺织计算数据,分为:普通捻=4.0(捻系数),松捻=3.4(捻系数),特别松捻=1.32-2.8(捻系数),强捻=5.0-5.4(捻系数),特别强捻=5.0-6.5(捻系数)。高捻纱一般要经过蒸纱工序才能编织用,有时更需加装解扭器才能编织。 经常好的知识资料,学习了,非常感谢楼主提供这么好的资料,偶是纺织新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