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4-9-12 10:20 |
---|
签到天数: 38 天 [LV.5]常住居民I
|

楼主 |
发表于 2011-4-23 23: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3.3 染料和颜料泳移的测定
. a) S( x# j/ W/ p' T+ k染料和颜料泳移的测定的相关检测方法有AATCC 140 — 2001烘干过程中染料和颜料泳移性的评定、ISO 105一Z06 — 199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染料和颜料泳移的评定、GB/T 4464—1984染料泳移性测定法等。AATCC 140—2001等效于ISO 105一Z06-1998;GB/T 4464—1984与前两者相比.缺少了程序A.但在评定中增加了透射值的测量指标。这几种方法中AATCC 140—2001是国际上常用的测定染料和颜料泳移性的方法.主要内容如下。% K! r, F+ R4 k. F
1)原理:在浸过染料的织物的某部分上遮盖玻璃表面皿.经自然干燥或烘干程序后.遮盖部分和不遮盖部分由于干燥速度不同.就会产生泳移现象.染料泳移的程度可通过目光评级或测定遮盖部分和不遮盖部分的反射率来确定。
. Y/ i+ v" P# g& k2)材料:实验用轧车;烘箱;玻璃板;玻璃皿(直径90 mm.上有22 mm拱洞);铝环;夹子;分光光度计:AATCC灰卡等。
- d( v9 A, K& ~: Z- Y2 R3)试样:150mm x 300mm和110mm x 220mm织物试样各1块。
0 F5 e/ ~8 ?2 {1 G2 J8 }( [% x4)程序8 _% @9 f/ i+ j; u' ^5 v" p0 r' o
①程序A:在室温下.将150inm ×300mm织物浸渍染料溶液后(通常吸液率为60%).立即将织物平铺在 600 mm x 350 mm的玻璃平板上.将玻璃皿盖在选定的区域上。在室温下干燥后.移去玻璃皿。
. ~0 X* C0 B( f0 j& d X' L②程序B:在室温下.将110 mm x 220 mm织物浸渍染料溶液后(通常吸液率为60%).立即将拉紧的织物固定在合适的框架上.前后相同位置用玻璃皿遮盖.用铝环分别固定在玻璃皿上.用夹子夹住。将固定的织物水平放置在烘箱内.在100℃±2℃条件下烘7 min(或烘干为止).移去玻璃皿。
* S$ J3 O. _( a7 \8 j6 X9 ?③ 目光评级:比较遮盖部分和不遮盖部分的颜色差异.用AATCC灰卡定级。
- B' Y; U: c5 p- h4 g# b④通过测定织物反射率来评定:用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遮盖部分和不遮盖部分的反射率(R).然后换算成色深值(K/S).最后换算成泳移率( M).相关公式如下: f- U8 Q8 [; I& n
- W4 }0 O5 e% F/ P3 m4 Y
0 g2 Z) {$ O$ T6 |: c式中: R表示最大波长处试样表面的反射值;(K/S)A表示遮盖部分的色深值(K/S)B表示未遮盖部分的色深值。$ q( ]/ A% g" K/ f0 |, R3 V
5)结果报告
7 I% @% e- D: _①报告织物成分、染料名称、吸液率等信息。 g& {- n f& X9 e* w
②对程序A.需要说明室温和干燥过程中空气的相对湿度。! G o! H" t3 ?% [3 V
③对程序B.需要说明烘干是否使用对流烘箱。
) Q `$ r$ J2 f3 {④ 目光评级结果如下:5级:无泳移;4级:轻微泳移;3级:中度泳移;2级:严重泳移:1级:非常严重泳移。
4 h8 D. h l& G" n! |此外.染料泳移测定还有折叠烘干法.又称折叠法.该方法没有形成正式标准.主要是根据风印产生原理.模拟工厂折叠烘干过程而来。具体方法是:将织物(100 mm× 250 mm)浸渍染料溶液后在1/3处折叠缝合.然后烘干.留取约70 mm宽的试样后.将其余试样进行清洗和烘干.比较折叠处内侧和未折叠处的色差.评价染料泳移程度的方法与3I3相关方法相同。
7 \# Q) ?" j) b, r7 B2 n& V+ K" p( T8 J8 e
! C3 S l$ S! s6 |: c4 ?, B# R% b
4 结语
- \; S9 u/ f! r 纺织品颜色迁移现象是由于纺织品中染料泳移造成的。纺织品色牢度是指有色产品颜色抵抗外界各种作用而不变色的能力.而颜色迁移现象不仅与纺织品本身的色牢度有关.而且与被迁移材料的材质以及相关的生产工艺、环境因素等密切相关。从结果看.颜色迁移属于纺织品色牢度范畴.但与纺织品色牢度相比.颜色迁移是一个更为复杂的过程.涉及的因素较多。因此.评价纺织品颜色迁移程度应结合实际情况区别对待.选取适宜的方法进行检测、评价.在检测报告中尽可能全面地说明相关试验信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