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4-9-12 10:20 |
---|
签到天数: 38 天 [LV.5]常住居民I
|

楼主 |
发表于 2011-4-23 22: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3.色牢度的控制
' |3 v: J6 r1 `; q# T影响染色制品色牢度的因素很多,但主要取决于染料的化学结构、染料在纤维上的物理状态(染料的分散程度、与纤维的结合情况),染料浓度、染色方法和工艺条件对染色牢度也有很大的影响。纤维的性质与染色牢度关系也很大,同一染料在不同纤维上往往有不同的牢度,如靛蓝在棉纤维上的日晒牢度并不高,而在羊毛上却很高。# D: _, O, ^ f3 W* ?, R
7 n8 C+ K, e2 Y' Q# U7 \7 T; u
3.1皂洗牢度的影响因素
7 {# i" I6 A/ q, N6 O* J5 E. \9 a; {皂洗牢度是指染色制品于规定条件下,在肥皂液中皂洗后褪色的程度,它包括原样褪色及白布沾色两项。原样褪色是指印染织物在皂洗前后褪色的情况;白布沾色是将白布与染色织物以一定方式缝叠在一起,经皂洗后,因染色织物褪色使白布拈色的情况。染色制品的皂洗褪色是织物上的染料在肥皂液中经外力和洗涤剂的作用,破坏了染料与纤维的结合,从而使染料从织物上脱落褪色。
$ ?& k- o3 ]# Q. J/ n" ^: j) B' X3 o5 I7 q. C0 n
3.1.1化学结构对皂洗牢度的影响7 D+ O! Q$ Y2 p
皂洗牢度与染料的化学结构有关,含亲水基团的水溶性染料的皂洗牢度低于没有亲水基团的染料。由于含亲水基团的水溶性染料亲与水,就容易从织物上脱落,从而造成皂洗牢度比较差。# d/ ~& @5 U; V, o5 W" H9 {
% b, @( n7 H0 D2 c1 u0 P3.1.2染料和纤维的结合情况对皂洗牢度的影响
, w% `$ `5 f% q2 S皂洗牢度还与染料和纤维的结合情况有关。由于染料和金属整合,染料分子增大,水溶性降低,皂洗牢度因而提高。而活性染料和纤维可发生共价键结合,因此皂洗牢度较好。反之,则皂洗牢度较差。
0 u0 y4 K! m/ U9 s2 u( D6 B& @$ [/ L3 ?" ]
3.1.3不同纤维对皂洗牢度的影响
) G; N, O z6 |0 N+ T+ r2 l1 a同一染料在不同纤维上的皂洗牢度不同。如分散染料在涤纶上的皂洗牢度比在锦纶上高,这是因为涤纶的结构比锦纶紧密,疏水性强的缘故。
% u! C3 E* y: ~$ F, a, R9 ~5 O: [! ~% {1 O/ s9 L, e9 O, M
3.1.4染色工艺对皂洗牢度的影响3 S0 r' K. s4 k- E o, x
皂洗牢度与染色工艺有密切关系。染料染着不良,易从纤维上脱落,皂洗牢度就差;染后洗涤不净,浮色有残余,也会导致皂洗牢度的下降;皂洗液的温度、pH值以及搅拌情况都对皂洗牢度有影响;染色时染料浓度对皂洗牢度一般影响较小,但染料浓度高,染料和纤维的结合超饱和,受外力作用染料容易脱落,这也影响皂洗牢度。
2 y E& }, E: o# x- w( O/ |/ ^$ o" s1 {" X0 r% F
3.2摩擦牢度的影响因素及改善措施
# O" E$ J; F# a6 T" a- m0 g7 \染色制品的摩擦牢度分为干摩擦牢度和湿摩擦牢度两种。用含水65%的白布摩擦染色制品,观察白布沾色情况。织物的摩擦褪色是在摩擦力的作用下使染料脱落而引起的,湿摩擦除了外力作用外,还有水的作用,因此湿摩擦一般比干摩擦牢度约降低1级左右。
; `; w! r8 I6 |2 {; x- w2 k. d+ c7 t) H4 ? b
3.2.1摩擦牢度的影响因素
# g$ u4 H/ W% u& {织物的摩擦牢度决定于浮色的多少以及染料分子量的大小、染料与纤维的结合情况、染料渗透的均匀度、染料在织物表面的粒子情况等。如活性染料,染料与纤维是以共价键充分结合的,其摩擦牢度便高;而不溶性偶氮染料,当染色处理不好时,部分染料成不溶状态,它们机械地附着在纤维表面,其摩擦牢度低,如浮色去除不净.摩擦牢度就更低;染料分子大(如硫化黑),染色后染料在纤维表面易形成大颗粒染料浮色,加上染料浓度一般偏大,使摩擦牢度降低;特别是大多数染料与纤维的结合力在水分存在下更容易被破坏,故湿摩擦牢度比干摩擦牢度要低一些。3 i7 y: g8 q- c
8 F7 n T% k. r; P9 s4 N3.3 汗渍牢度,水渍牢度的影响因素及改善措施$ g+ ]. D3 ^5 d$ y
3.3.1染料本身的结构对汗渍牢度,水渍牢度的因素* k- n. U$ v6 T$ b
汗渍牢度,水渍牢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染料本身的结构,如活性染料中,有的染料与纤维的结合键在酸性条件下易断裂,则汗渍牢度差。/ a `; n" U/ R2 X! w$ z
. u, M5 {4 \% o$ H1 h# J- J
T9 S5 e; U' B$ W. u3.4评等的影响因素
" k$ m0 Q! k0 X% \: g5 y/ ]) w3.4.1评等主观因素
- r) [3 G9 I6 ?5 E9 E不同的平等者有着不同的视觉差异,如果视觉差异在0.5级属于正常现象,如果视觉差异在1级,甚至更大的时候,则需要校对评等者的目光,
2 A& r& g7 _0 K" H5 R0 y3.4.2评等的外界影响因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