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4-10-11 09:10 |
---|
签到天数: 26 天 [LV.4]偶尔看看III
|
随着近年来棉花质量监督工作和棉花公证检验工作不断加强,一些长期困扰我们的棉花质量问题,如在棉花中掺杂使假、以次充好、使用“两小一土”设备违法加工棉花等现象基本已经消除,棉花质量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然而,还有一些长期以来反映比较突出的棉花质量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仍然是目前制约我国棉花质量水平进一步提高的主要问题。其中以棉花中异性纤维含量高和籽棉掺混等普遍性问题尤为突出。
' `$ t, ?& U6 y; ^% m
6 n$ w# J8 p$ X! ~
`. Q7 P1 [8 W/ `4 L3 U" d& a$ o) n. {3 ^; p4 s/ J2 s
一、异性纤维问题/ m0 Z6 Z" `/ Z3 U. m
% h4 |2 d0 x' S- e2 O' [% w3 N, [
几乎所有从事棉花工作的人都有一个共同认识,那就是如今我国生产的棉花中,异性纤维仍然是有关各方都感到头疼的一个突出的问题。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我国生产的棉花中含异性纤维的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2 c% S0 j! C1 d, `5 p4 O
3 n$ z* V- x1 ]& k) H1.我国当前的棉花生产、流通方式和棉农思想认识不到位,是造成棉花中混入异性纤维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棉花种植还是以农村个体农户为基本的种植主体,棉农收摘棉花基本以人工收摘为主,收摘后的棉花一般在户外摊晒后储存在家里,然后根据市场行情择机集中销售。在这一生产过程中,棉农收摘棉花时大多数还是使用塑料编织袋作为包装物,农民的塑料编织袋一般都是反复使用的,磨破了的袋子有的缝补一下,有的干脆就不进行缝补而继续使用,破碎的塑料编织袋落下的塑料绳很容易就混入到籽棉中。棉农在户外摊晒籽棉时,由于农村的环境条件所限,周围地上的家禽、家畜毛发等杂物很容易被风吹刮到棉花上。在人工摘拾、晾晒、整理棉花的过程中,棉农自身的头发更容易掉落混在棉花中。因此,棉农在交售籽棉前如果不能仔细的挑拣一遍,棉花中都会或多或少的混有一些诸如塑料绳、人的头发、家禽家畜毛发等的异性纤维。, m, Q" T& C, ^9 j# ~% Q/ F
s8 Q; k. k/ f$ n' T" r7 \在1999年新的棉花标准实施后,根据标准中的要求,全国纤检机构在宣贯棉花标准的过程中都做了很多的工作,希望能够杜绝棉花中混入异性纤维的情况发生,包括向棉农、棉花加工企业宣传异性纤维的危害、挑拣异性纤维的方法和要求、督促棉花加工企业制作纯棉包装袋发放到棉农手中用于收摘和储存棉花、督促棉花加工企业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以确保在收购、加工环节对已经混入棉花中的异性纤维进行有效地挑拣等等。在当时基本还是以供销社所属企业为主经营棉花的情况下,应该说这些措施基本都能够落实到位,也的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棉农自身的局限性在当时成为制约这项工作开展的最大问题,棉花加工企业制作发放到棉农手中的纯棉布袋,大多数棉农都不舍得使用,还是换用廉价的塑料编织袋来装棉花,棉布袋都用来做了被褥或用来装粮食等。随着棉花市场的进一步放开,棉花收购加工主体逐渐复杂化,棉花市场秩序在2001年后的数年间一度混乱不堪,特别是随着籽棉贩子的大量出现,一方面加剧了棉花资源的竞争,另一方面棉花加工厂在籽棉收购环节对异性纤维等质量要求的信息也很难传直接递给棉农,导致棉农在缺少正确引导、籽棉销售又不成问题的情况下,挑拣异性纤维的主动性也基本都丧失了。
n' m7 h3 r8 A# x未完
: y1 y+ c* N: H# r7 g6 R# K. c; h# C
(摘自《中国纤检》,作者单位:淄博市纤维纺织产品监督检验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