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4-10-11 09:10 |
---|
签到天数: 26 天 [LV.4]偶尔看看III
|
讲述人:王涵年龄:27岁 1 d* L' n) }6 b" r1 `# X
7 v6 H; h) g5 e+ n1 u o& U
供职单位:CBD某服装公司
# e2 g4 T8 F4 _- [) |$ Z
Q: G) r; p) Z9 C 临近3月15日,王涵供职的某服装品牌给各门店下达了一个新规定:碰到“特异”的顾客,宁可不卖对方产品,也不要招惹麻烦。 4 s. H& G: z" f! t, {& f4 l
* `8 u7 C a% r1 y+ r Y 王涵进公司不满一年,还不懂“特异”顾客指的是什么人,经老员工的指点她才明白,“特异”指的就是故意“买假”然后回来索赔的人。在每年3月15日消费者权益日前夕,这些人都是服装公司的防范对象。
, H/ O8 e+ L% t' i8 |' w; N! Y8 Z0 ?3 C2 F# [3 g5 v' T( h4 P; L
据介绍,这种顾客购物时有个特点:不试穿、使劲看衣服上关于成分等信息的吊牌、就相关的问题不断向店员求证、一买就是好几件。
2 t& [ u7 C2 F9 G+ |4 ?7 B; K) ~8 t; \
购买后,这些顾客会去对成分等进行检测,然后回来找公司的“麻烦”。王涵所在的公司,以往就曾因“标注成分不实”,赔偿了数万元。
: Z M4 E$ a+ k" l) e
0 o, e: \( E8 A3 [ 那么这些“顾客”是怎么锁定目标的呢?实际上,在服装业,标注成分与实际有误差并不鲜见。而来“找茬儿”的一般都是曾有服装加工经验的人,甚至是竞争对手找来的人。 ! I: | V& |" F$ h( n |, V7 |
2 b$ w# r- t2 a# m “常在河边走,岂能不湿鞋?有的批次难免在成分上有偏差,有点经验的上手一摸就能发现问题。遇到这样的顾客,咱们宁可不卖。”王涵的同事这样传授道。 & P; L& h% f5 }( @7 [3 Z
稿件来源:法制晚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