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5-2-7 10:31 |
---|
签到天数: 27 天 [LV.4]偶尔看看III
|
2009年,外向型企业超过半数以上、主要产业集群集中于沿海地区的中国纺织工业,能够在半年的时间里实现止跌企稳,对于探索中国经济复苏之路的经济学界研究人员来说,是一个生动的、带有挑战性的案例。2 V$ |+ ]+ P7 A7 H, N5 N
以2009年中国纺织业的表现为研究对象,国内经济学界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例如,在金融危机冲击下,从第一产业到第二产业,再到第三产业的线性产业升级路径,不应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唯一选择。至少纺织工业的表现说明,在现阶段,工业内部的结构调整空间还很大,产业内升级比产业间升级对于扩大就业、保持经济活力更具现实意义。6 B7 g/ i( x9 F( L
还有,国家出台调整振兴规划的十大产业,基本上都是上一轮经济增长中增速较快的产业,扩张性的政策在短期内可能起到一定作用,但从中长期看还需要各项政策的有效落实。1 F6 Q) f# X7 q2 s2 @2 O
目前,产业振兴的基本措施是运用各种政策工具帮助那些出现周期性衰退的产业“复苏”,而更重要的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表现出色的纺织工业在出现复苏现象后向什么方向发展?会不会重新踏上数量和规模扩张的老路?新一轮的经济增长点有哪些?在哪里?
+ P5 G/ ]7 [/ o! k 再有,对于深度融入全球分工体系的机电和高技术产业,政府鼓励出口的应急措施表现为作用有限,而且这些短期的税收激励更多地被外商投资企业享用。但是,为了保持出口结构优化政策导向的连续性,国家应对危机的出口刺激政策还是继续向机电产品和高技术产品倾斜,可是实际上不如对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鼓励的政策效果明显。在这种情况下,纺织工业应该提出什么样的政策需求?
j. T, K6 L# T9 j0 S6 r- |. x! | 除了经济学界的质疑和探索,纺织行业的企业家们,也结合自己在2009年的实践,提出了一连串的问号。/ b+ z: f n% ]- W
在记者调查的所有棉纺织企业中,企业家对近期纺织原料价格快速、非正常上涨强烈不满,他们认为政府及主管部门应该全面开放棉花进口。此举一是可以避免国家采用行政手段干涉市场价格;二是可以有效应对美元走软、人民币被迫升值对产业的影响;三是能迅速提升中国纺织品的国际竞争力,用低价原料弥补出口低价及结汇损失;四是有效平衡进出口,特别是对美国等主要纺织品市场,有减少贸易逆差,消除贸易冲突口实的作用。一箭四雕,何乐而不为?
5 N, h! {4 T2 p) r" @ 在纺织行业的其他领域,企业家们也表述了对2010年形势的担忧及行业将遭遇的种种可能:7 {8 U$ P6 \' d# ]* r# i0 d
可以预期的美元走软和人民币升值,将如何考验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纺织企业?
' d" ]- C2 t2 N! G* Y4 e 国际纺织品市场竞争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会对中国纺织的复苏速度产生多大影响?
7 [* h; f* s! E: \, C- ` 美元的走软使资源性的大宗商品市场价格重新上行,在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推动下,“中国制造”如何面对成本上升的压力?
% v4 q' D9 v0 N6 C j: F V# b j% O 如果因为产能充裕而不能实现价格上涨沿着产业链传递,纺织企业新一轮洗牌会比较激烈吗?4 y, i$ `. o7 }# b) \
在国际市场不能根本好转的条件下,如何应对国际名牌纺织品对国内高端市场的渗透和占领?, T0 u( g, W6 o/ ^7 A
在扩大内需方面,国内中低档产品市场有多大的扩充量? , Y3 x- v" R3 P* x Q" X
在2010年,保增长、保就业和保民生可能还是纺织工业最重要的使命,这和产业结构调整目标的矛盾如何解决?
9 @+ }/ ~ N6 t- X" W- O ……5 l) I. q* }) G* P$ T! L
看来,这一连串的未解之谜,要等到2010年才能求解了。
) X0 q2 K/ P! k5 X(中国纺织报)
* F$ U4 B0 m1 i( p; v# S, b2 F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