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4-9-12 10:20 |
---|
签到天数: 38 天 [LV.5]常住居民I
|
Ⅰ 实验目的9 G8 r0 S6 N9 W0 O
在服装穿用过程中,缝口处总会受到各种拉力。缝口所能经受的最大拉力就是缝口的强度通过实验,了解影响缝口强度的各个因素。* v5 f# v+ W) A0 f( E. T/ L+ D
`, Q; N/ |6 ?) KⅡ 实验仪器和试样
! \. l2 X& r& N) w# h, s* n 实验仪器:织物拉伸强力机、缝纫机
G2 `9 ^# |% g1 ~) e 试样:强度高的机织面料与强度低的机织面料各两块。! D. p8 Y8 k4 J1 g* F. s) G
% ^4 H* I3 Q7 V/ ]+ C
Ⅲ 实验内容
4 l/ n7 ?$ Z7 I9 g1、缝纫线断裂型实验:在构成缝口的面料具有较高强度的场合,分别测试不同缝型、不同线迹密度下的缝口强度。
/ T1 t! s- p# j) [ 2、面料的破损型:在用高强度的缝纫线缝合强度比较低的面料场合,分别测试不同线迹密度、不同缝边宽度下的缝口强度。5 }1 k m$ ^1 A6 O1 F% J% I+ m
$ y$ d" D" c9 }
Ⅳ 实验方法与步骤$ x8 W2 h4 @# K3 K1 h( P
(一)缝纫线断裂型实验:) M) W6 e* `6 m Y" R7 j2 X4 Z
进行缝纫线断裂型实验,试样应选用强度高的面料,而缝纫线的强度相对不要过高。3 I+ L7 `( V D% q d' s) c, i$ e! l
实验1:平缝线迹的破坏。- K+ I- U6 z( L
' F* m- ^& |7 ]* H8 ~
- 先将面料剪成35cm宽、17.5cm长,用平缝线迹按规定的缝口条件将两片面料缝合,使缝迹距布边1.25cm,然后将缝好的试样剪成5cm宽。选用中间的五块做为正式试样

$ u9 m0 w+ K+ }+ Y2 |9 J" W
* L& K" l) G8 P5 k* I0 w/ j- 将五块试样分别在强力机上进行拉伸,测出缝口开始发生破裂时的拉力大小,测试时应注意将试样放平直并使缝口处于两只夹持器的中央部位。五块测定值的平均值即为此缝口的强度。
- 选用不同的针迹密度分别重复(1)(2)实验。
, Y4 H+ }9 ^1 ? h+ a) S0 Z
实验2:双线链式线迹的破坏。
' t( q7 Y9 Q, d! N$ y- | 由于双线链线迹不象平缝线迹那样可以在较大范围内交换线迹密度,因而试样只采用3.2、4.3、6.4、8.0四种线迹密度进行实验,并且以常用的4.3密度为实验重点。缝纫线以50号棉线为主。具体实验步骤同实验1。
$ k) _% ?) e$ Q (二)面料断裂型实验:1 E% I0 }* O5 u# M- u7 J! i' E
选用强度较高的缝纫线,而面料的强度则不宜过高。; L+ W2 T/ s6 J" K0 x4 q$ u
% h: O: \8 W! M1 W
实验1:缝口强度与线迹密度的关系。
" r- f5 t* {+ d. `- w; U$ J" t: Q 试样用人造丝平纹织物和涤纶缝纫线进行缝制。# Z8 o4 O$ r9 ~5 g
具体实验步骤同缝纫线断裂型实验1。) j! G& D m4 E( s
+ v! w* m/ r, L) r* i
实验2:缝口开裂实验。
( ]" m. U% Z$ {9 a, Q+ ~' P) A1 M! Z5 Y8 a* u% c4 m
- 沿纬向将试样裁成5cm宽,两片面料重叠,用8号机针,以线迹密度5.5针/cm进行缝合,线迹距试样一端5cm。
- 分析面料纬纱密度为x根/cm,因此缝边线所包含的纬纱根数应是5x根。取上述试样5条,从缝边外端将纬纱逐根拆掉,使缝边上保留纬纱根数分别为10根、20根、30根、50根、100根。
- 纬纱拆除后,将露出的经纱线头剪去,然后在强力机上分别测定缝口开裂的强度。
- 用14号机针重复上面(1)(2)(3)步骤。
0 E' T1 c% v1 h) |6 {% M& u$ e; T
Ⅴ 实验结果
: x5 _! s" j% T. X# j( c6 v, d0 L " C, j" B O6 ?$ h) h
实验结果分析:+ K! u7 [ n- K, w0 G! h
2 p& l" K, J: M( y
设试样宽为m,线迹密度(针/cm)为n,缝口内每根缝纫线受到的拉力为t,则试样受到的总拉力P为:P=2mnt。又设缝口破坏时单根缝纫线受到的拉力为tb,缝口的断裂强力为Pb,则:Pb=2mntb。再设单位宽度(cm)的缝口强度为Q,则Q= =2ntb。根据公式计算缝口的断裂强力Pb或Q。 r6 i) U8 S6 A: z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