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计算机投影检测法。计算机投影检测法别称为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该技术通过对羊绒内部信号的转换实现其类别信息的检测,且计算机投影检测法被归类为物理类检测技术。该技术通过采集羊绒的微观特征对羊绒属性进行鉴定,其针对羊绒特征的采集包含数十种类别,但可精准判断羊绒材质的仅有鳞片密度、边缘厚度和覆盖参数。其中纤维径长可用来分析鳞片测试数据,鳞片数据在测试阶段中会存在些微误差,这些误差并非羊绒单个指标,而是其鳞片原有特征,这些特征作为大数据参数而存在。其中,经过拉伸的羊毛,其目的是冒充羊绒,在实际检测中,针对这类问题,投影检测法可以清晰判断其劣质品质,该检测法可根据些微特征来判断羊毛或羊绒的属性,其检测可辨别较为困难的检测数据,并将该数据详细列出。 ; N z' X5 J/ f
2 c I3 C' A) `5 A3 i0 m6 P2 [2.3 光谱检测技术。该技术归类为羊绒的物理型检测技术,且具备相较计算机投影检测法更为明显的物理性质。运用光谱检测技术进行羊绒检测时,光谱装置令羊绒内部分子产生振动,并根据对震动频率的记录,判断其分子团特征,分子团数量大于或等于5便被判别为羊绒。其装置还可通过分解羊绒来判断其结构的构成方式,羊绒结构之中包含大量物质类信息,从这些信息之中可判断羊绒材质的优劣,优秀的羊绒材质信息较为精细,且结构一目了然,十分明确。而结构混乱的羊绒其材质本身很可能掺杂其它类别的材质。在检测方式上,光谱检测技术的操作模式更偏向专业化,如非专业人员进行操作便很难判断材质的真正类别。光谱检测技术在准确性上较高,其检测的信息在所有检测方法中最为精确。
) k y2 b% j+ e: C
) G' |4 n$ \2 R8 d$ G2.4 PCR技术。PCR技术应用在羊绒羊毛的检测上已经获得很深入的研究,该方法是提取羊绒羊毛的DNA,然后用PCR技术进行扩增,通过对比二者DNA的小同来进行羊绒羊毛的鉴别。该方法的缺点是DNA提取困难,因为毛发中的DNA主要集中在毛囊细胞中,经过加工处理的羊绒羊毛很少带有完整的毛囊,所以从毛囊细胞中提取DNA十分不易。而DNA含量比毛囊中更少,所以DNA的提取方法仍旧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所幸已经有比较成熟的山羊绒DNA提取试剂盒,如土玫等人利用TaKaRa MiniHEST Lniversal Genomic DNA Extraction Kit Ver.5.0试剂盒提取山羊绒DNA,能够得到很好的DNA扩增曲线,引物探针反应性能和特异性能均较好。应用该试剂盒能克服目前PCR技术中DNA提取小易这一难点。
% U! G) L- p/ ~ r2 r# T: L: s% q( f- V
2.5 蛋白质组学法。Stefan Clerens等人早在五年前就已经测定出72个完整的和30个部分羊毛特征蛋自质序列,并且确定了113个羊毛蛋自质,丰富了动物纤维蛋自质数据库,为蛋自质组学法进行羊绒羊毛的鉴别提供了可能性。龚副教授一自致力于蛋自质组学鉴别羊绒羊毛的研究。该方法是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Time of Flight)进行羊绒羊毛蛋自质的测定,通过比较二者蛋自序列的差异进行鉴别。二者差别之一是:羊绒提取多肤在质荷比为2691.3处有特征峰值,经质谱网络数据库检索得出其氨基酸排列顺序为:YSCQLNQVQSIVNVFSQLAFR(每个大写字母代表一种氨基酸,如Y代表酪氨酸)。所测羊毛提取多肤在质荷比2664.5处有特征峰值,经质谱网络数据库检索得出其氨基酸序列为:YSCQLSQVQSIVNVFSQLAFRo即在羊毛中是丝氨酸的位置,在羊绒中变成了冬酞胺,据此可以进行羊绒和羊毛的鉴别。羊绒、羊毛纤维的各项参数存在一定的交叉,单独以某项性质作为判别指标难免会产生较大的误判率。因此,寻找一套适合的评判指标,建立完善的评价系统,较大程度地降低误判率,仍是纤维检测工作者的努力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