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1 W1 R/ A6 C% y% H% l: V3 \4 ~

/ x! V2 r0 F o+ W9 z织物起毛起球测试:织物平磨仪
; J8 a6 M4 b9 P5 L试验原理:9 r! A1 p- P5 [2 ^
在规定压力下,试样夹具上的圆形试样与磨台上磨料(与被测样相同的织物或羊毛织物磨料)按照李莎茹曲线进行摩擦。试样能够绕与试样平面垂直的中心轴自由转动。经规定的摩擦阶段后,采用视觉描述方式评定试样的起毛和起球等级。
3 I5 w4 p7 P6 P% v) [
$ _" ?' k! Y; m' m+ S2 f织物中的纤维长度和细度,低捻度,多毛和膨松的纱线,单根纱、织造类型,及所用的整理剂种类等,都会促使纤维起毛起球。具体影响因素如下:. \4 o) [9 I) ]) [: |2 |/ z
⑴ 如果形成的速度大于脱落的速度,球将堆积在表面。成球的速率与纱线中纤维的数量、长度、横截面、纱线捻度、织物结构等有关。任何可使纤维滑向纱结表面的因素都可提高成球速率。3 M) {# h9 U9 s; p; k! H7 Z8 i* ?" h1 ?
⑵短纤长度越长,起球越少。因为凸出在单位面积上的纤维末端较少,而且长的纤维也可以被更牢固地固定在纱线上。
' C2 Z4 O9 A7 G7 d1 a⑶较粗纤维有刚性,不易起球。2 O, i& V4 A/ e O% u8 Z) k
⑷横截面呈贺形且表面光洁可使纤维很容易滑移至织物表面,从而起球。不规则的横截面可降低起球趋势。
5 T" n- O4 {7 c- v. c: k" r4 A⑸低强度纤维可提高小球脱落速度。
, r& w& `' S. U⑹高卷曲可减少起球。
& H5 T5 F- Y" T& x! @⑺喷气较环锭纺的纱线好。环锭纺纱,较长的纤维较长的纤维倾向于集中在纱线中间,而较短的则在外侧,从而导致起球。气流比环锭纺的纱线更差。
# l. b" v. L( g1 r⑻支数越细,越不易起球。而涤/毛混纺织物例外,相比同混纺比织物,纱线越细,表面涤纶更多,则更易球。/ B. _) e$ W K0 R/ M. {2 O
⑼捻度高可使纱线更紧密,突出的纤维更少,降低了纤维的可移性,从而减少了起球。⑽在混绲纺织物中,涤纶含量越高,则越容易起球。
/ m. A% k9 u$ `) y⑾纱线毛羽少则不易起球。. \& I) s0 x3 f* W$ m
⑿单麦加纱线织物比双股纱线的易起球。
7 l/ e3 J/ J; [/ i c# d; [2 m3 _8 l0 [⒀针织物由于暴露的纱线表面积大,比机织物易起球。
h8 |6 p9 N2 @6 h5 L⒁相比斜纹织物,平纹织物由于交织数量多,交叉长度短,所以不易起球。3 e) A2 Y! O. G" ^" H
⒂含少量低级棉的轻薄织物比厚重织物易起球。! L; T; @$ i( Q. u: @5 h, Y. ^
因此,各种纤维、纱线和织物都会产生起球现象。理论上,选择各个影响因素的最佳条件,可减少起球,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又会影响织物的其它性能。
: p N6 }/ O4 T' k" A
# k G) X# q8 \1 `+ N' }6 n& m评级箱应放在暗室中。
. p" K' C. P/ c: U0 s: y# N沿织物纵向将已测试样和一块未测试样并排放在评级箱的试样板中间(如果测试样在测试前经过预处理,则对比样也应经过预处理。相应的如果测试样测试前未经预处理,则对比样应为未经预处理的试样)。已测试样放左、未测试样放右。评级为主观评定,建议至少2人评级。
; b" A* P7 p; Z3 e- n记录每块试样的级数,单个人员评级结果为对所有试样评定级数的均值。样品的试验结果为全部人员评级的平均值,若均值不是整数,修约至最近的0.5级,并用“—”表示,如3—4。如果单个测试结果与平均值之差超过半级,则应同时报告每一块试样的级数。' B8 }7 p* W1 R; g3 h6 W C# m/ a$ n
8 K" ~% K- ]; b. f+ ^; |
关于织物起毛起球成因及防治措施可参考如下:9 h. G7 N- X/ o* Y. N
起球现象发生在羊毛、涤纶/羊毛和棉织物中,但更多的是出现在涤/棉或涤/粘混纺织物中。涤/棉/涤/粘混纺织物由于具有耐用、美观和穿着舒适性而受到用户青睐。但是,这些优点却由于它们比天然纤维更易起球而遭到冷落。然而,用涤长丝制作的织物和服装就不会出现此现象,而短纤由于穿和洗涤时的磨擦,很容易将纤维带至表面,从而形成小球。理论上有下列步骤导致起球: n4 H T, c/ x
①由于机械作用将纤维拉伸至织物表面,并形成茸毛;
3 }" p: u+ s. [8 q% p" Q②茸毛缠结成球,通过固着纤维和织物表面相连;
2 x# Y# y/ L6 F6 H* {9 q③在磨擦、洗涤、穿着和清洁过和程中,连续的机械作用使球脱落。) ^8 g- ?$ }9 _+ G8 M; q
任何短纤维都会起球,涤纶短纤的起球最为严重。这主要是由于涤纶的强力和抗曲性能高,使形成的球不易从纤维上脱落,而且涤纶的静电很容易吸附外来粒子产生起球。
9 L9 p3 I* }1 `2 o4 F9 D _转自:标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
! K' h$ s7 f/ k* u& O( O7 E# T+ _) M
8 g: v# d' ?+ W" X* f(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