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caohui 于 2017-5-5 15:00 编辑 9 z" U. S j1 O- Q4 a. o+ x* c
4 d6 K$ I3 j: T% G
1 染料迁移是什么?染料迁移是指由不同颜色组成的织物在贮存中有时会发生染料由一处向另一处迁移,通常由深色部分向浅色部分迁移。 这种现象与升华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发生在温度低于染料的升华温度和不能升华的染料情况下。当不同颜色的织物叠加在一起或紧密接触时,经常发生染料的迁移现象。适宜的温度、湿度条件还会加速这种现象的产生。 . |+ z: d( c7 k9 l- l
2 测试标准的选择目前,关于染料迁移性能,国外主要的测试标准有: AATCC 163—2013《储存中织物之间的染料转移》 JIS L 0854:2001《染料转移色牢度》 n N& _6 }2 w: n0 R" l$ O
国内主要的测试方法有: FZ/T 73052—2015 附录B《染料迁移性能试验方法》 GB/T 21294—2014附录A《染料迁移性能测试方法》 GB/T 22700—2008附录C《染料迁移性能试验方法》 其中JIS L 0854:2001和 AATCC 163—2013均作为独立的标准存在,而国标的3种染料迁移的测试方法均存在于产品标准的附录中。
! E! }9 q) }3 V8 G$ `3 三种国标测试方法PK
1 s! M3 F( v- h1 标准对比 国内评定染料迁移性能的3种测试方法标准差异见表1。
# V% j% d. V8 U8 a( H& D/ I 由表1可以看出,3种染料迁移的测试方法在参数设定、贴衬选择和最终评级上有很大不同。 ) J2 z9 d7 d( v9 \ t+ t! b3 b
GB/T 21294—2014 附录A测试时间为4h,其他两个标准测试时间均为48h; 8 |5 Q. u* r; |' C
FZ/T 73052—2015 附录B测试时是将待测深色试样预湿的浅色试样叠加在一起形成组合试样,其他两个测试方法是将待测深色试样与预湿的多纤维标准贴衬叠加在一起形成组合试样;
4 m& X; ~+ q5 y* k- v; Y3 ]
3种测试方法的温度也各不相同,分别为25℃、35℃和38℃; & ^7 g" R: X: { n1 m7 W, x
3种测试染料迁移的方法均未对试验湿度有明确的要求,只是“保持较高的湿度”。
" O" {3 S6 O5 K9 }' y5 {' n
由于测试时贴衬选择不同,因此评级也有相应的区别,FZ/T 73052—2015 附录B是评定浅色织物的沾色,另两个标准则评定多纤维贴衬的沾色。
B/ \" C5 A5 j7 a7 U+ D8 B
此外,GB/T 73052—2015附录B还存在一些问题,标准中提到对样品施加 4.5 kg重量,使组合试样受压 (12.5±0.9)kPa,根据样品大小4 cm×10 cm,施加压力 为4.5 kg,算得组合试样受压为11.0 kPa,与标准中要求的(12.5±0.9)kPa有出入。 . @" J! N$ z# \
2 试验结果对比选择易发生染料迁移的面料。从待测样品上取样,制备成4 cm×10 cm的深色试样;制备4 cm×10 cm的多纤维标准贴衬和4 cm×10 cm的 与试样主要组分相同的单纤维贴衬。 " }: P, _0 ]5 a
常温下,将多纤维标准贴衬布和与主要组分相同的单纤维贴衬浸入蒸馏水或去离子水中,使其渗透均匀,含水率达到(100±5)%,不要打湿待测深色试样,以防止染料和表面活性剂在测试前迁移。把待测深色试样与预湿的 多纤维标准贴衬布和与试样主要组分相同的单纤维贴衬叠加在一起(试样正面与贴衬布接触)形成组合试样。上面施加规定的压力,固定好耐汗渍色牢度试验架。在规定的温度、时间、湿度条件下进行试验。取出试样,在室温下干燥。
8 @- \' m4 o/ l- _
由于GB/T 22700—2008附录C和GB/T 21294—2014附录A在测试时是将待测试样与预湿的多纤维标准贴衬布叠加在一起形成组合试样,而FZ/T 73052—2015附录B是将待测深色试样与预湿的浅色试样叠加在一起形成组合试样,为了便于对比,作者分别对比了待测深色试样对多纤维贴衬和主要组分单纤维贴衬的染料迁移色牢度,并采用目光评级和仪器评级两种方法对样品的变色和贴衬织物的沾色进行了评定,结果如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到无论采用目光评级还是仪器评级,FZ/T 73052—2015附录B(35 ℃,48 h)对贴衬的沾色均最为严重,GB/T 21294—2014附录A(38 ℃,4 h)对贴衬织物的沾色最浅,GB/T 22700—2008附录C(25 ℃,48 h)测试结果居中。: [" J& q0 O) F1 | B0 c
$ N% _+ d& Q# _
对比FZ/T 73052—2015附录B和GB/T 22700—2008附录C,可以得出:试验温度不同,染料迁移色牢度的结果有很大差距,说明温度是影响染料迁移很重要的因素。 0 b& s: e" R5 i' I( e2 H
GB/T 21294—2014附录A测试条件为38 ℃、4h,与AATCC 163—2007《染料在贮存时的迁移性:由织物向织物》中提到的加速测试程序(38 ℃,4 h)大致相同。但表2的研究表明,GB/T 21294—2014附录A对多纤维贴衬和主要组分单纤维贴衬的沾色最浅,与其他条件测得的结果略有偏差,不能完全代表其他测试方法取得的结果。
* ]6 b, m* @, k+ `$ Q4 G) ]9 [6 _6 [& S7 T! I$ O$ h
结论 AATCC 163—2007《染料在贮存时的迁移性;由织物向织物》快速测试得到的结果只能作为参考,不能完全代替其他测试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应将此偏差考虑在内。 此外,3种测试方法之间并没有规律可循,无法根据测试方法选用的不同得出面料染料迁移性能的优劣,并且3种测试方法的并存还会使客户在选择染料迁移测试方法时,陷入不知如何选择的窘境。 4 s9 s, i( d' D6 N9 r/ K9 e
4 结语
( a' l; g& x4 j7 X; F4 f: Y目前国内无染料迁移性能测试的方法标准,现行染料迁移测试方法均存在于标准的附录中,经常会给报验客户带来困扰。比如,在日常检测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客户报验染料迁移的测试项目,其选用的产品标准为FZ/T 73020—2012,但该标准中没有染料迁移试验方法的要求,在报验时不得不套用FZ/T 73052—2015 附录B《染料迁移性能试验方法》、GB/T 21294—2014 附录A《染料迁移性能测试方法》或GB/T 22700—2008 附录C《染料迁移性能 试验方法》中的一个,并且这3种测试方法参数不具可比性,给客户在选择染料迁移测试方法时带来困扰。
: i* I* L% `5 \; `# Q P" O, g / Q: ?- j3 W* P9 W, }6 U6 a/ x
3种染料迁移的测试方法规定了3种不同的测试参数,这降低了采用不同方法测得结果的可比性,不仅给检测带来不便,也不能以统一的标准规范市场,不利于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建议修订染料迁移性能测试的方法标准,使染料迁移性能的测试方法得到统一,使检测更加高效,同时以统一的标准规范市场,有利于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4 [! b# {7 K% A# A$ ~5 g1 a
(摘编自《中国纤检》杂志,作者:赵玉珠、周炜等) 来源中国纤检微平台,转载注明出处
4 }& T4 g& Z0 n* G. ~# r. y7 f+ n6 n$ j$ N: f
2 ~, q- @" t) V4 _3 {8 F: D* F
: K+ p8 n/ _5 `% @4 r8 r$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