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纺织服装检测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元茂测试仪器美邦测试仪器◆玛莎百货M&S标准免费下载◆加拿大CAN标准免费下载
◆JC.PENNEY全套测试方法◆澳大利亚AS标准免费下载您的位置,联系cnfzjc#126.com▲耐日晒色牢度试验专区
查看: 1723|回复: 4

[纤维分析/含量] 纤维定性鉴别需注意的几个方面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9-12 10:20
  • 签到天数: 38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14-1-9 08:3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品质管理 于 2014-1-9 08:37 编辑
    5 C1 P: _7 D+ E* |- c8 F0 I" g. {2 E, Q( E9 T
    纤维定性鉴别需注意的几个方面
    文/方兆平 潘全
    ' h7 y8 w( ?4 J* a
    摘要:
    通过长期的定性鉴别实践,对定性试验过程中经常遇到容易混淆的纤维鉴别,以及容易被忽略的问题提出建议和解决方案。
    关键词:纤维;鉴别;建议
    / }7 ~' h0 u/ F0 h
    ; V6 z7 T% F3 W/ v, O
    目前在纺织品的监督、委托检测项目中,纤维成分含量是重要的检测项目之一。世界各国都将纺织品的纤维成分标签作为强制性要求。我国根据GB 5296.4《纺织品和服装使用说明》中规定,服装进入市场必须在耐久性标签上注明纤维成分与含量。
    纤维成分定性鉴别试验是一项细致与复杂的检测工作,其检测结果的准确与否,不仅直接影响到样品后面纤维含量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还直接影响样品其他相关理化指标项目的检测。本文总结了作者在定性鉴别试验中遇到并注意的一些问题,供同行探讨和参考。
    6 Q! @7 b$ b0 R+ C( D
    % b! S! E$ \9 G9 B
    1 纤维鉴别方法选择
    1.1 锦纶、腈纶、聚酯纤维鉴别
    近几年来,我们在大量的纤维定性鉴别检验中发现,锦纶、腈纶、聚酯纤维的表面形态特征与现行FZ/T 01057.3—2007《纺织纤维鉴别试验方法 第3部分:显微镜法》附录B中的纵面形态特征和附录C中的纵面形态显微照片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一些检测人员对这3种化纤的纵面形态特征归纳为匀、直、亮或匀、直、点的特征,而实际上用这两种形态特征来描述,就显得不够客观与形象了。日常检验中常见的锦纶、腈纶、聚酯纤维的表面形态特征的种类详见图1~图3。
    20140106104618129.png 4 A' m1 c7 q* m) f/ K) \7 [
          形成这种不同表面形态特征的原因是化纤生产企业为了改善与提高面料的服用性能,在生产工艺上做出创新,使化纤表面形态特征发生了变化。但同时给检验人员对样品成分的定性鉴别增添了一定的复杂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作者经过长期实践总结出一套简便有效的应对方法:
    (1)取少许样品试样,在常温条件下,置于100 mL烧杯中,并向烧杯中放入15% HCl或20%HCl溶液,搅拌试样,待5分钟后,将溶解液倒入装有少量清水的小烧杯中,若溶解液遇清水出现浑浊的乳白色,则表明试样中含有锦纶。
    (2)取少量样品试样,在常温条件下,放入70%硫酸溶液中处理,试样不溶,又经98%浓硫酸溶液处理,样品溶解;另取少量样品试样,再经68%浓硝酸溶液处理,若试样溶解,则结果判为腈纶;若试样不溶解,再经苯酚-四氯乙烷溶液在煮沸条件下处理,若试样速溶,则结果判为聚酯纤维。

    % _2 C( P7 }9 a
    1.2 醋酯纤维与粘纤鉴别
    20140106104618705.png
    * \5 o5 F$ A' W# t0 k. x% b/ T* i
          再生纤维素纤维中的粘纤与醋酯纤维的纵向表面形态均为清晰条纹或沟槽。在显微镜下观察,它们的纵向表面形态十分相近,有时会误判。三醋酯纤维与粘纤详见图4。
    1 ?% s2 \8 d( q: ^: P7 {1 j! r* L
    + N# v: u. `/ h- n0 ` 20140106104618309.png 8 L6 ]1 Z. ~( ~4 t4 a" E6 l1 K9 i
    作者在实际鉴别工作中,总结归纳出这两种纤维在同一种试剂下的溶解性反应有差异(见表1),由此可简单、快速、准确地区分出粘纤和醋酯纤维。
    + t2 t+ F0 j9 ^8 t2 t$ _1 |
    9 H% M- f8 w& d+ E( d: C5 r
    8 [  o# m5 i+ F5 E4 [- i
    ' S6 P, j1 N2 o7 O/ ]+ {) h
    1.3 丝光棉与莱赛尔纤维鉴别
          近几年,采用丝光处理棉纤维做面料的服装产品越来越多。丝光处理后的棉纤维与莱赛尔纤维的表面形态见图5。
    在500倍投影显微镜下可观察到丝光棉在形态上发生了物理变化,其纵向形态转曲完全消失,纤维两壁变丰厚,中腔变窄甚至仅存很小的缝隙。每根纤维呈顺直状态,较细的棉纤维由于膨胀后,中腔消失加之没有了转曲,在投影显微镜下很容易误判成莱赛尔纤维。
    在检测丝光棉与莱赛尔纤维混纺的样品时,我们遇到过几次采用甲酸-氯化锌法溶解样
    品后重量不减的情况,分析原因发现样品实际成分含量为100%丝光棉,而检验人员被标识上的丝光棉与莱赛尔纤维混纺所误导,误将丝光棉鉴别为莱赛尔纤维。为避免这一现象再次发生,本文建议按以下3种方法鉴别丝光棉。 & k$ q0 {, N& L  Z) ^- L) S) }
    20140106104618180.png

    - N& M% h4 b3 W1 ^
    方法1:适当增加纤维的被观察长度。因考虑到棉纤维在经丝光过程中,总存在有纱线或织物结构上被重叠或覆盖部位,不可能整根棉纤维全部都发生物理变化,寻找未发生物理变化的部位进行鉴别。
    方法2:观察切取纤维横截面。丝光棉为近似圆形的截面,且中间有细小的中腔缝隙;而莱赛尔纤维无中腔缝隙,两者有明显的区别。
    方法3:观察纤维之间的直径粗细。考虑到棉纤维之间的直径会存在一定粗细的差异,而莱赛尔由于是从喷丝口吐出的,所以不管是横向还是纵向都基本一致。
    ( K2 K* s$ W" O+ k" z
    1.4 “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的鉴别
          大豆蛋白复合纤维是一种双组分的纤维,采用FZ/T 01057.4—2007《纺织纤维鉴别试验 溶解性能法》溶解性能表中的试剂是无法将鉴别判断是否为大豆蛋白复合纤维。因此我们探索了采用GB/T 2910.101—2009《二组分中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的混纺含量检测》方法,在实际鉴别试验过程中,用两种试剂分前后次序进行处理,样品成分得到了满意的证实。

    % J4 W/ V4 P0 e+ k, b$ P& o- R+ o* `" H* S& }
    2 操作及判定方法
    2.1 采用GB/T 2910.6—2009的甲酸-氯化锌法,验证混纺样品内有无再生纤维素纤维时,要慎防样品中腈纶同时被溶解检验人员在选用GB/T 2910.6—2009验证混纺样品内有无再生纤维素纤维时,容易忽视甲酸-氯化锌溶液在试验上对腈纶的溶损状况。
          从FZ/T 01057.4—2007《纺织纤维鉴别试验方法 第4部分 溶解法》中的溶解性能表可知,腈纶在常温或沸煮条件下都不溶于88%甲酸,但在试验温度70℃时,高浓度的甲酸-氯化锌溶液腐蚀性远大于上述甲酸溶液,所以腈纶会被溶解。这一点我们在实际鉴别工作中已经得到证实。

    8 |% V6 X. }8 T
    2.2 经阻燃整理剂处理后的样品,阻碍了燃烧与沸煮试验的正确进行经过阻燃剂整理过的纺织服装面料,在定性鉴别试验上若采用燃烧法或沸煮条件下试剂的溶解性能处理,阻燃剂均对鉴别结果产生干扰影响。遇此情况样品应采取其他的鉴别方法,绕过阻燃剂的干扰影响。
    (作者单位:湖北省纤维检验局)
    来源:中国纤检杂志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7-3-18 16:14
  • 签到天数: 24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14-1-14 18:55:27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定性很不错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4-3-11 15:03:11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过于理论化,可能对实际操作帮助不大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4-3-17 13:4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大家享,顶呱呱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1-11 08:56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4-4-2 23: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今日学习了,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纺织服装检测论坛 ( 苏ICP备17035522号-2 )

    GMT+8, 2024-12-23 23:36 , Processed in 0.096332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