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4-9-12 10:20 |
---|
签到天数: 38 天 [LV.5]常住居民I
|
纺织品黄变产生的原因及其判断、防黄变方法措施的探讨
文/杨闯
摘要:
纺织品黄变严重影响纺织品的外观和使用性能。本文阐述了织物产生黄变的原因,黄变的判断方法,并提出减少和改善纺织品黄变的建议措施。
关键词:纺织品;黄变;原因;判断;措施
1 引言
黄变,又称“黄化”,是指白色或浅色物质在外界条件如光、化学药品等作用下,表面泛黄的现象。白色纺织品和染色纺织品泛黄后,不但外观受损,使用寿命也会大打折扣。因此,纺织品泛黄原因和防黄变措施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的热门课题之一。一般来说,纺织品中常见的黄变主要有光黄变和酚黄变两种。光黄变是指由太阳光或紫外光照射而引起的纺织品表面颜色泛黄;酚黄变是指由氧化氮或酚类化合物所引起的纺织品表面泛黄。在毛织品、丝绸、人造纤维、皮革等白色或浅色产品中,经过漂白的纺织品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黄变现象,有的发生在加工工艺中,有的发生在使用过程中,无论哪一种都对产品的外观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因此,研究纺织品产生黄变的原因及防黄变的措施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文在分析纺织品黄变的原因,对黄变进行判断的基础上,提出了防止黄变的措施和方法建议。
2 黄变产生的原因
产生黄变主要原因有以下4个方面。
2.1 原料(面料)本身引起的黄变
一般羊毛、粘胶纤维、锦纶、氨纶等易引起黄变。如锦纶、氨纶都来源于同一种原材料TDI(甲苯二异氰酸酯),而往往在TDI中加入BHT(2,6-二叔丁基对甲酚)来防止在贮存和使用过程中的光老化。这些原料中的BHT与空气中的氮氧化物(NOx)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产生黄变,这种黄变叫BHT黄变。
2.2 生产过程中引起的黄变
在生产过程中,处理工艺、添加剂的使用和处理过程中的pH值均会造成织物泛黄。如在织物整理时,因为双氧水的两性性质,织物上残余的双氧水在合适的反应条件时就会使织物泛黄。荧光增白剂的浓度对纺织品黄变也有影响。通常,为了使织物获得满意的白度,在后整理加工中有时需要进行荧光增白剂整理。当荧光增白剂的浓度达到一定值时,白度会达到最高值;但超过此浓度时,白度则会随浓度的增加反而下降,导致织物泛黄。在加工过程中,蒸汽熨烫或定形烘干不均匀也会使增白剂产生迁移,导致局部浓度过高引起局部泛黄。在染色后处理过程所用助剂,也可能使织物产生黄变。如阳离子柔软剂与纤维结合力强,可使织物获得优良的柔软效果。但缺点是比阴离子柔软剂处理的织物更容易泛黄;加入抗菌除臭整理剂时,由于整理剂中含有氮原子,织物也会产生黄变。此外,许多直接染料可与重金属离子生成络合物,导致溶解度降低和染色色光改变,即使少量铜或铁离子,也能抑制荧光,使荧光增白的纤维材料白度下降,引起泛黄。
2.3 包装、贮存过程中引起的黄变
贮藏各种纺织品的包装材料为聚乙烯等材料,在大部分情形下,这些材料会使用含有空间位阻的酚类化合物作为抗氧剂,其中,应用广泛、价格便宜的是2,6-双叔丁基-4-甲基(简称BHT)。由于BHT在聚乙烯(或聚丙烯)中的溶解度很小,且易于挥发,因此,聚乙烯薄膜中的BHT会扩散到包装材料表面,用含有BHT的聚乙烯薄膜包装聚酰胺类织物或服装,在储存期间,BHT就可以转移到织物或服装上面,并与空气及包装材料(如硬纸板等)中吸收或储存的氮的氧化物(主要是NO2 )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黄色的物质。
2.4 穿着洗涤过程中的黄变
日光的照射、气温的变化、干湿度的变化以及移动、接触等可能产生黄变。洗涤过程中要注意洗衣粉是否去除干净,是否在清洗剂中不适当地应用漂白剂、pH值不平衡的洗涤剂等。在氮的氧化物存在的情况下,任何微量苯酚系的抗氧剂,通过挥发或摩擦转移到织物表面,所有这些久而久之都要引起黄变。
3 黄变的判断
判断黄变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1) 用Saltzman 试剂来测试,如果试剂变紫色说明有NOx,如果没有颜色变化则说明没有NOx存在。
(2)将泛黄的部位暴露在醋酸蒸汽中,若黄色消失,则是BHT 黄变,否则不是BHT 黄变。
(3)将没有黄变的部分用CHCl3抽提,加入1滴HAc,若有变化则可能是FBA黄变,否则就不是FBA黄变。
(4)将黄变部位暴露在没有空气污染的日光下,若黄变消失则是酚醛泛黄。
(5)将黄变的产品悬挂在放有还原粉的小箱子内,24h后黄变消失,则是酚黄变。
4 防黄变措施
4.1 穿着过程中,消费者自身注意保养。
4.2 生产加工过程中,严格控制荧光增白剂的用量,避免超过荧光增白剂的泛黄点。可以通过增加纺织品中可以反射的蓝光,来达到改善纺织品黄变增加纺织品白度的效果。根据色度学理论,一定量的蓝光和黄光混合后成白光,蓝光与黄光互为补色光,因此纺织品呈黄色的原因是反射光中蓝光不足。据此,黄度大的纺织品反射光中蓝光少、白度低;黄度小的反射光中蓝光多、白度高。
4.3 后整理过程中,定型温度不能过高。定型温度过高,定型后就会引起织物泛黄。含有氨纶的织物,定型温度要低于150℃ 。
4.4 包装过程中,防止BHT黄变。酚类和BHT泛黄的产品对pH值敏感。从防黄变方面来说, 织物染色加工后应略带酸性。据测试,织物的pH值<5 时,产生黄变的时间较长;当pH 值>6 时,产生黄变的时间会比较短。在织物后处理中加入少量不挥发性酸(如柠檬酸),会大大减少黄变的几率。
4.5 已包装成品的防黄变处理。针对已包装的成品或者贮存在仓库的产品,如有黄变的情况或者发现黄变测试不合格,而洗唛、吊牌都已钉好,不易下水来处理。此时可考虑用还原法来处理。在纸箱底下放一层白纸,撒上一定量的还原粉,再在还原粉上面盖上一层纸板,纸板上扎小孔,将产品叠放在纸箱内,封好纸箱,放置24h~48h后散开放置6 h以上,没有气味后重新包装。这种方法不必下水处理,可保持产品原来的形状,也不必拆去洗唛、吊牌,但是还原粉处理不当有可能会造成颜色变化。另外,如若成衣检测有黄变现象,要避免使用含酚类抗氧剂的棕色卡板纸和塑料薄膜包装织物,贮藏时要求通风良好。
总之,黄变是纺织品普遍存在的一个老问题,黄变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通过分析黄变产生的原因,对黄变进行判断,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黄变产生,才能更好地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和使用性能。
(作者单位:北京市纺织纤维检验所、国家纺织及皮革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来源:中国纤检杂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