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纺织服装检测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元茂测试仪器美邦测试仪器◆玛莎百货M&S标准免费下载◆加拿大CAN标准免费下载
◆JC.PENNEY全套测试方法◆澳大利亚AS标准免费下载您的位置,联系cnfzjc#126.com▲耐日晒色牢度试验专区
查看: 2538|回复: 10

[品质/ 燃烧] 样品制备对服装纰裂测试结果影响的探讨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9-12 10:20
  • 签到天数: 38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13-8-26 10:30: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样品制备对服装纰裂测试结果影响的探讨
    文/魏琳 甘亚雯
    1 `" i5 n" c' N' }) Y
    摘要:
        服装纰裂是严重影响衣着服用效果的质量问题,在对服装纰裂实际检验测试中,制备试样方法和夹持器尺寸对措施结果影响较大,特别是轻薄类服装产品更为严重,通过对不同的样品制备及预处理方法的检测结果分析,提出为有效地避免试样测试滑脱现象,增加样品测试的准确性,更真实地反映
    服装纰裂性能的检测方式。
    关键词:轻薄服装;纰裂;样品制备;预处理;夹持器

    ' ]: A3 }+ r& y) n7 `
       服装的纰裂程度是影响服装服用性能质量的重要指标,因为这项指标直接影响服装穿着的使用耐久性和外观美观。目前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中,对纰裂程度的检测方法不统一,技术要求也不一致,本文主要对轻薄服装纰裂的测试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 V9 s. ]$ C- m; l
    1 纰裂试验
        纰裂是指经缝合的面料受到垂直于缝口的拉力作用时,在接缝处面料纱线产生经向或纬向滑移,致使缝口脱开形成的稀缝或裂口。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外力作用后所产生的纱线滑移,它可以是经纱沿着纬纱方向滑移,也可以是纬纱沿着经纱方向滑移[1]。
        目前我国服装产品标准如GB/T 2660—2008《衬衫》、FZ/T 81004—2003《连衣裙、裙套》、FZ/T 81007—2003《单、夹服装》等,对纰裂项目的检测方法表述不相同,技术指标要求也不同,会造成测试结果的争议或不确定性。

    " T6 A% b4 R- O8 _0 |: T1 s
    1.1 试样的处理
        根据标准的规定,试样的宽度为5.0cm,但是如果在测试时不对试样接缝处的两侧进行处理,则很容易在拉伸过程中出现缝纫线滑脱现象,这样会导致试验结果不准确。而怎样保证试样两端的缝纫线不滑脱标准没有做出明确说明。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测试时进行了试样处理的比对试验,一组在5.0cm宽的试样接缝处的两端各多抽出一部分缝线进行加固打结预处理,另一组未经过预处理,检测过程见图1~图4,结果见表1。

    9 s: m" V0 M7 D
        从试验数据可以看出,样品是否经过处理对准确性有较大影响。未经处理的试样滑脱率较高,不能准确反映样品纰裂性能的真实情况,而经过预处理的试样全部未出现滑脱现象,测出的试验值可以较真实地反映出样品的纰裂程度。
    : D% Q/ f+ c3 z% x4 ]
    8 K; q+ z) p1 [8 n2 a! z5 P3 x
    1.2 轻薄服装测试样品预处理
        服装产品愈来愈向轻薄柔软舒适发展,日常检验中对轻薄类产品检验中大多数引用GB/T 2660—2008,FZ/T81004—2003,FZ/T 81007—2003等标准,这些标准纰裂测试与克重无关,只规定面料负荷为(100±5)N,里料负荷为(70±5)N,因此对这类产品检测时经常会出现纰裂不合格的情况。
        根据不同标准,我们对轻薄类产品进行了不同预处理方法的试验比对, 一组样品进行加衬处理,在面料内侧加一层薄里料进行加固,若不能改善面料纰裂程度,另一组样品换另一种处理方式加固,对其做包缝加平缝处理,即在接缝处进行包缝处理,在包缝下方0.5cm处做平缝处理,第三组样品未经任何处理,测试其纰裂程度。检测结果见表2。
        从试验数据可以看出不同处理方法对纰裂程度试验结果的影响还是较为明显的,因此对于轻薄类产品只做加衬处理还不能完全解决其纰裂程度检测时出现的断裂及数值过大等问题,包缝加平缝处理可以较好地解决以上两种情况的出现,测试更加准确。
    / I( A5 J7 l$ @. f) k% _4 m6 R
    1.3 夹持器尺寸
        在纰裂程度检测中,夹持尺寸不同对试验结果的影响也很大,按照GB/T 2660—2008,我们取5批次衬衫样品进行了不同夹持器的纰裂对比试验,试验数据见表3。夹持器尺寸:(1)前后夹片尺寸均为7.5cm×4.5cm;
    ( 2 ) 前夹片尺寸为7 . 5 c m × 4 . 5 c m , 后夹片尺寸为2.5cm×2.5cm。
        从检测数据可以看出,使用不同尺寸的夹持器,在相同试验条件下,对同一样品进行测试,测试结果的数据有较大差异,有效夹持面积越大,样品开缝值越小,纰裂程度低,相反,夹持面积小,样品受力面积小,开缝值就越大,纰裂程度就高。
    9 Z, k: m' s9 J; k# g
    2 检测结论
    2.1 试样制备
        对服装纰裂的测试样品需要进行加固预处理,比如在接缝处两侧抽出一定长度的缝纫线进行打结,起到加固两侧的作用,这样既可以满足标准中要求的5.0cm样品宽度,又可以避免因缝纫线滑脱而造成的测试数据不准确。为有效地避免试样两侧缝纫线的滑脱,建议对试样两侧加固,以真实地反映服装纰裂性能。

    % i; u9 S9 B/ U
    2.2 轻薄类产品的纰裂测试
    对于轻薄类产品还应根据克重来规定具体使用负荷,由于这种面料很薄,经受不住太大的拉力,很容易出现不合格的情况,否则只能改变服装加工工艺,比如加密针距或者加布包缝接缝处,才能达到标准要求。
    1 ~0 |4 Z/ i, K" z# u& g  D' u; O1 A
    2.3 夹持方法
        使用统一有效夹持面积,增加样品测试的准确性及规范性。参照标准如GB/T 2662—2008《棉服装》、GB/T 18132—2008《丝绸服装》等的方法,规定有效夹持面积为2.5cm×2.5cm,根据实际工作的测试数据显示,使用有效面积为2.5cm×2.5cm测试时,使测试试样受力更加集中,可以保证测试样品中间位置的纰裂程度。

    - c7 l# J1 h: n  ~& F! s
    3 相关产品标准的比较
        6月份实施的《单、夹服装》和《连衣裙、裙套》新标准中关于纰裂性能测试方法有所改动,两个标准改动内容一致。主要变化内容为:
    9 L" T+ ~% c& z: W/ G
    1)制备样品时增加对缝线部位两端进行加固或加宽处理的备注,原标准中没有提及这方面内容,但是没有描述如何加固试样。

    3 v. l6 g  m/ z: s+ D  w1 C( t- [! V4 P
    2)与原标准相比在选择服装面料试验规定负荷上改变为平方米质量在52g及以下的织物试验规定负荷为
    (45.0±1.0)N,其他织物规定负荷为(100.0±2.0)N,这样虽然可以改善一部分产品因为负荷过大而出现不合格的情况,但是大部分轻薄类产品的平方米质量在52g以上,因此还是要从样品的处理上着手如加布包缝等,改变其加工工艺来加强服装纰裂性能。

    . E" W# A6 \2 Y* Q
    3)对夹钳增加规定,即夹钳对试样有效夹持面积为2.5cm×2.5cm ,有效夹持面积对试验结果影响较大,通过试验已经证明受力集中使试验结果接近面料真实纰裂性能。
    : C( U  e2 h% O. Q6 U2 w
    4)完善了对试验结果的说明,即纰裂过程中出现的织物断裂、滑脱、缝纫线断裂的现象判定为不合格,原标准没有说明此现象是否判定为不合格,这样解决了日常检测样品时出现的争议。新标准虽然有很大改进,可操作性增加了,但对如何制备加固试样描述不清,其他相关服装产品标准还没有更新,因此在纰裂测试中还存在不统一的问题,会影响对服装纰裂性能的整体评定工作。标准是用来规范产品质量、引导企业按规定要求组织生产活动的,产品的卓越品质需要好的标准来引导。目前我们国家对纺织服装相关产品的标准要求还有待于加强统一性和可操作性,特别是对检测方法的研究确定,以便更真实准确地反映产品的质量水平,促进生产企业严格控制服装加工工艺,采用更适合的缝纫工艺,不断提高加工能力和水平,提高服装的服用质量。
    参考文献:
    [1] 金美菊,石东亮,洪武勇.服装纰裂程度测试方法探讨[J].上海纺织科技,2011,39(10):26-27.
    (作者单位:天津市纺织纤维检验所)

    3 `! z6 D! q! y/ Y' w( }2 x% j
    来源:中国纤检杂志
    **************************************************
    中国纺织服装检测论坛
    3 S1 F+ I# T  _2 I& u  @" e7 T; \
    http://bbs.cnfzjc.com
    欢迎关注检测公众微信2 p; ^; x, X6 A" u; d+ F2 z
    微信号:testbbs
    ( \+ Y. U5 ]  F# W8 L2 J1 F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7 天前
  • 签到天数: 2353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3-8-26 14:07:06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文中包缝不是很明了,遂百度了一下。
    " N# f8 `3 p, u使用机器锁边能很好地防止织物纤维散开,但很多人家里都没有锁边机或具有锁边功能的缝纫机, 你可以使用包缝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 E# x6 ~0 T# U5 C% M. H
    * b1 m% a5 n" V/ r% i暗线包缝法:
    * t% c  K1 T0 _% `0 C, u0 }9 {, _- e8 Y
    这种方法适用于较薄的织物,使用这种包缝方法,应将缝份加宽一点。5 N( c) U7 x# s0 ^
    1. 首先将2片布料反面朝里对齐,在布料的正面缉一道窄边,约0.3厘米左右。
    % F6 g: T+ i% q1 _2. 将布料翻个面,正面朝里,把刚才的缝合边包在当中,然后缉一道稍宽一点的线;这样就把毛边包在里面,而在正面是看不到缝合线的,所以也就称之为暗线包缝。" V* z+ d& n5 @( m5 j$ ~
    " o1 Q7 n4 s, ?9 t
    " X+ ~; j/ s! l
    明线包缝法:
    / R) l; G! i& G' N* Z' V
    0 X3 ?/ f0 `7 k使用这种方法包缝在织物的正面会有两道明线, 类似于牛仔裤上的明线, 假若你要使用明线装饰你的作品,就可以使用这种方法。: {5 z) |8 c  D. R
    1.同样将2层布料反面朝里,但底下一层的边要稍宽一点(如下图),缝合两层布料;
    - |. L7 h9 q5 g- u2. 将两层布料分别往左右两边摊开,正面朝上;
    0 l. c* X. g: E" r3. 将宽的边包住窄边,然后倒向窄边一旁的布料上,沿着边缘缉一道线, 这样在织物的正面就出现了两道明线,毛边也被包住了。! U1 H# _& Z" d3 E# W9 z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8-26 14:45:11 | 显示全部楼层
    野渡孤舟 发表于 2013-8-26 14:07 1 o3 a  ?8 B$ k+ `1 ~
    对文中包缝不是很明了,遂百度了一下。( ?' Y% l/ d( V
    使用机器锁边能很好地防止织物纤维散开,但很多人家里都没有锁边机 ...
    5 j6 u, R7 a  g: s. b# n& a4 u9 ~
    有心了。。
    1 h7 W, K- T& {/ J9 d- K; |6 x" f! m/ T. _% U+ `
    这个跟测试貌似没关系吧,感觉属于制衣工艺的范围呢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7 天前
  • 签到天数: 2353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3-8-26 14:48:19 | 显示全部楼层
    dobbin 发表于 2013-8-26 14:45 & |1 D8 \1 a* b2 y& T1 J
    有心了。。
    6 n& _) e: e5 R# j6 m  u3 O& V! @8 _
    这个跟测试貌似没关系吧,感觉属于制衣工艺的范围呢

    * T" j, e. ~8 ?% x) ]# T. b! o纰裂试样的缝制方式可以借鉴一下啊!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8-26 17:01:12 | 显示全部楼层
    野渡孤舟 发表于 2013-8-26 14:48 8 T  z& @! w2 N9 }6 Z9 A
    纰裂试样的缝制方式可以借鉴一下啊!
    ) z4 c/ `/ }* b1 E
    哦,真是有心之人啊。
    : Y7 K* h( [" k# C/ \) a& G这个应该就是缝线强力的测试吧。我印象中好像不用特别处理样品的哦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7 天前
  • 签到天数: 2353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3-8-26 18:04:37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对接缝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了,而标准在试样制备上又没特别说明,所以需要自己选择缝制方式。楼主的这篇文章就讲的非常好,值得借鉴。

    点评

    好久没做这个测试,美标和欧标也这样吗?如果制备样品的方法都不统一,怎么去规范怎么去比对啊?不合理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8-27 09:13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8-27 09: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野渡孤舟 发表于 2013-8-26 18:04
    - D; N% U; z& \( v) R7 i# n现在对接缝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了,而标准在试样制备上又没特别说明,所以需要自己选择缝制方式。楼主的这篇 ...
    4 l. n$ F0 m* f8 M/ i' u
    好久没做这个测试,美标和欧标也这样吗?如果制备样品的方法都不统一,怎么去规范怎么去比对啊?不合理啊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7 天前
  • 签到天数: 2353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3-8-27 11:04:31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楼主的这篇文章,对试样处理方法不同,会得出不同的结果,而国内标准对这方面又没明确规定,这篇文章主要是讲我国服装产品标准附录里的方法,与美标的方法不同。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8-27 13:42:3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啊,我就记得我做ASTM D434的时候好像没这个问题的呢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3-2 16:18
  • 签到天数: 94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13-8-27 14:06:4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文章蛮好的,学习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8-16 14:26
  • 签到天数: 99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13-8-28 10:29:46 | 显示全部楼层
    野渡孤舟 发表于 2013-8-26 14:48
    2 J0 e% h4 g4 R纰裂试样的缝制方式可以借鉴一下啊!
    $ z) x! D$ p- r5 T' E
    纰裂试样的缝制方式正好借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纺织服装检测论坛 ( 苏ICP备17035522号-2 )

    GMT+8, 2025-7-2 07:42 , Processed in 0.09027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