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行业潜规则?顾名思义,就是看不见的、没有明文规定的、约定俗成的,但却又是广泛认同、实际起作用的、人们必须“遵循”的一种规则。在经济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在无意识中遭受着各种行业潜规则的利益侵害。打破这些潜规则,维护公众利益,不仅是媒体的责任,也是每一个消费者的义务。从今日起,本报将连续揭秘一些行业潜规则,我们这样做就是为了呼唤树立社会诚信,期望行业自律,坚守职业道德,让消费者拥有一个健康、和谐的消费环境。 : y' d/ h5 l J; J
核心提示
$ w: Z( D' o" I* h1 \" L' y 1 _+ L J- D/ o1 J/ w# {
乾县和武功一带,被加工“黑心棉”的人称作“黄金线”,许多外地老板在其家乡被执法部门“连窝端”后,将“阵地”转移到这里。* n( u0 f" @- Q2 e& v6 U
: z9 |2 {# _, B5 v2 g 在外打工的乾县农民郑天(化名)春节回到家乡,意外发现家乡存在一些加工“黑心棉”的窝点。“我以前在外地打工,晚上睡在工地上经常被冻醒,当时我还纳闷,为什么厚重的棉被不保暖呢?”后来一位工友说,那是老板买来的“黑心棉”被褥。
# Q$ y, S/ @: t0 c, ^2 }9 Y% ]; @! G+ b9 ? k9 T" X, R
郑天对家乡出现的这种“产业”感到震惊也很愤慨。在他以及其朋友的协助下,记者目睹了乾县“黑心棉”出笼的前后。4 b1 l1 M& w* v3 P) T; e' d& B
5 D4 I8 G: d' m0 S" W
“神秘院子”大门常闭9 L7 \1 x8 C0 Z" A5 j
6 {6 e' W* D1 ]: O! K0 Q
3月6日,在郑天的帮助下,记者进入乾县杨汉乡杨汉村变电所隔壁一个废弃的院子里。
- ?* f, A; t7 [- `/ f8 [: Z7 \, B4 m, r& n# @
据说这个院子以前是个纺织厂,后来由于倒闭被废弃,一个湖北人将这里租了下来。这个院子给村民的感觉很神秘。院子大门常常紧闭,一些机动三轮车或者货车时常进出后,大门很快又关上了。/ k2 x" f3 r& f* z
- H$ ]1 K; v: S7 } 在院子里,记者看到到处都是布头,由于院子里的人不时警惕地打量着陌生人,“只能多看,不能随意说话。”郑天的朋友小声叮嘱。他说,这里最怕的就是媒体,因为经常有一些自称是记者的过来采访,老板不让他们进来,拿几百元钱从门缝里递出去就可以了。之后来的人多了,老板就看他们是否有新闻出版署的记者证。: O. T; [" ?3 R6 X0 K2 x( I
% y3 O( U1 p% f 氯气泡出雪白“黑心棉”8 @/ s1 f% ~9 ^& F( b$ C3 ` T
: n7 J( b* c1 l" e3 Y# a0 g 五颜六色的布头主要以牛仔衣为主,散落在院子各个角落。知情者说,一般的工序是将长布头粉碎成短布头,然后工人将这些布头运到院子中间的“水池”中浸泡,水池中是加入氯气和工业碱的。据悉,浸泡的时间与温度有关系,夏天一般3个小时后,水中的布头就变得雪白,而冬天约需一天一夜。
2 I( Z9 v/ ^0 a! H0 x4 ?4 ?5 o5 b2 y* E( f( p
记者看到池子旁边摆放着四五个氯气罐。在水池边,明显能嗅到一种刺鼻的气味。一些工人手持带着铁钩的竹竿,不时地翻动着里面的布头
' X3 g, t* Y( a3 J。
* k5 \7 L- Z: f% |" e 在院子一个角落处,一些工人正在将晒干的布头塞进一种叫“清弹机”的机器里面,然后机器另一头就出现了棉绒絮状的“棉花”。另外一些工人将这些“棉花”进行压缩打包,其重量从20公斤到80公斤不等。一位操作工人说,他们每天能生产约5吨这种“棉花”。知情者说,由于受季节影响,这些“棉花”最好卖的时候是冬季和开春。“到夏天淡季时,他们就暂时停业。”
h4 [( S ^9 C0 z R- i4 t- i. q& y1 O$ D. y
据了解,在这里工作的主要是外地人,他们吃饭、住宿全在院子里,与外界联系几乎中断。
' L' |) m" i3 q, U( O/ q* G; ?( Z$ z- a0 t4 |% e7 C% E1 }0 L
随后,郑天将记者又带到一个更为隐蔽的地方。在一僻静的果树林里,一个颇具规模的“黑心棉”加工点跃入记者视线。这个黑窝点周围是用铁丝围成的栅栏,院子里到处是晾晒的布头,在阳光下显得异常的白。
- c9 F" B- p0 R; q* X( p" S
# I* G* J1 w! N, o/ }2 a& q) d/ \ 可能碰巧到中午吃饭时间,记者在进入院子后,竟然没有人过来询问。屋内,两名妇女和一男子正在干活,两名妇女的工作是将白布头塞入机器里面弹成絮状,男子则对成品进行打包。8 ^9 I* Y2 c. ?; {6 I6 \
8 x/ u2 {' v9 ]' G
“精加工”点设在乡镇街道0 p2 R. @0 [% t/ Z3 x
{* b" \: C y 在距这个村子约10公里的新阳乡街道,一家沿街的门面房里正在将“黑心棉”进行“精加工”,就是在“黑心棉”里面注入一定的棉花,提高质量,当然其价格也就高了。据悉,每公斤达到12~15元不等。
" c% M# H8 P( a. [8 b# c
4 I9 P2 K' N j3 q$ w6 }* E0 n 一名叫胡美利的妇女说,如果要加工被褥,可以把被面拿来帮助加工。她说,这家店是亲戚王水库开的。记者抓了一把“棉花”闻了闻,有一股刺鼻的臭味。- s$ q( U0 l# |0 ^6 o& U7 s
" e( u* `& ?% W: F$ ^ 在这家店的账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店里加工“棉花”的情况,上面显示每天加工的多在500公斤以上。知情者说,能在沿街加工的都是本地人。郑天说,一些隐蔽的“黑心棉”初加工点,就把“棉花”批发到这里“精加工”。
) [( @3 E- S+ Y3 C V: m1 V" }$ E# N- W2 X8 Y: A% {
知情者透露,在乾县的梁村镇和武功县一些地方,也聚集了不少“黑心棉”的加工窝点,约有十余家。这些窝点大的年产量约在800吨,小的也有500吨。一些规模较大的“黑心棉”加工窝点,已在此生产了七八年
s9 X" e7 [6 z9 I, e5 `* ^。. A$ x2 L7 d. S
■自曝内幕
; ]5 C; l7 L4 P! g( U" {9 X$ Z% R
加工“黑心棉”年利润60万元
3 Q% |& q3 F7 m3 k& m0 f; {. I- l
一位曾经从事过“黑心棉”加工的老板王某说,自己是咸阳人,据他了解,从事这个行业的老板大多来自湖北和河南。而将“黑心棉”进行被褥网套加工的多为江苏、江西人,也有外地人和陕西人合伙,遇到有关部门检查时,都是本地人出面“摆平”。
/ r5 e6 \+ Q2 R% R# R8 X1 G
4 R5 j+ _0 B. |$ e9 F 据了解,这些废弃布头多是从广东和广西的服装加工厂购进的废弃料。每公斤包括运费在内,大约2元钱。王某说,在乾县的“黑心棉”加工窝点,较大的年产量可以达到600吨~800吨,年利润可达到60万元以上。* B, v/ [. i" S) r- x) I
+ Z: A$ ]" r3 F* L+ a8 h' [
王某还算了一笔账:每公斤布头经过处理,可以加工1.9公斤的“黑心棉”,然后老板再以每公斤5元钱的价格售出,这样每公斤除去布头原料钱后可获利3元。除去场地费、工人工资以及一些化工原料和隐形费用后,每公斤纯利润可达1元钱。, K- Z# N7 \) }8 y* I
, M6 L# X+ @+ h+ b/ }
王某说,“黑心棉”窝点将货批发给附近若干个销售点,再由这些人将“黑心棉”加工成被褥、网套,甚至填塞到大衣、儿童玩具里等等,最后通过各种渠道流入市场。王某说,一般的“黑心棉”流入陕北靖边、定边等地,此外,陕、甘、宁一些边远贫困地区,也是“黑心棉”畅销的地方。
! o4 m/ _+ h" w6 V& G% k/ d+ Q8 w* W* ~* u3 `/ \8 @1 @- C+ j
■窝点危害
9 C/ P8 C. X7 h+ ~& @ 直接污染和间接污染! t$ T, C6 M8 b U4 n4 F% b
/ I+ d0 {4 o' h% X* G% ] 加工“黑心棉”的窝点对本地最大的危害就是污染。布头在加入氯气和工业碱的水池中浸泡后,一般这样的水用过后就要换掉。为了“节约”开支,老板不会对污水进行处理,也没有办法排污,只能在附近挖几个大水坑,将污水渗到地下。据悉,污水直接导致附近的庄稼受损,一些苗木发黄枯死。此外,污水渗到地下也污染了地下水源。
$ @! v$ j7 g# e7 W1 U 氯气,一种有毒气体。由于正常企业购买氯气有严格的规定,这些“黑心棉”窝点不得不高价购进。由于缺少专人管理,这些氯气罐被肆意摆放在露天下,风吹日晒的,随时都有泄漏的危险。郑天的朋友将这些氯气罐称为“定时炸弹”。3 C9 c2 i( P$ ~8 ~
" P( p( k( p, z* w4 C# j ■消费常识
. t& Y4 z ?2 u: m/ K5 n- o5 N R 如何辨别“黑心棉”
& ^6 `$ S2 A* B$ m; c' w& T6 P6 ^: y- F! d' K' M, U" W4 k
3月7日,记者采访了全国教育学会纺织品检测与贸易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副教授贾格维,她说根据国家相关规定,辨别黑心棉最重要的决定性原则是:看产品的填充物中是否使用了禁用原料。用了必然有黑心棉,没用则自然没有黑心棉。那么什么是禁用原料呢?GB18383-2001《絮用纤维制品通用技术要求》的配套规定,《絮用纤维制品禁止使用原料管理办法》中列举以下4种物质为禁用原料:1。纤维性工业下脚料;2。医用纤维性废弃物;3。再生纤维性物质;4。废旧服装及废旧纤维制品。
8 D7 d7 F p1 F+ A$ o% W8 `7 N" \" F; C! l9 K% r- w! o
有关医学人士指出,黑心棉的主要危害在于短棉絮超标以及原料中掺杂工业废料。8 ?4 R( N/ O3 z3 N' V% y
. G, p& E. f% H% m( J- }) K' s* z 短棉絮是指长度不超过16毫米的纤维棉,由于其体积小、重量轻,很容易穿透棉产品的面料飘浮于空气中,被人体吸入后可能诱发哮喘、呼吸道等疾病;工业废料是指纺织厂、制衣厂在生产过程中用剩的下脚料。
% Z$ s' L4 i D- |# i% O4 E( p6 b4 @
另外,旧衣服、用过的棉胎等生活垃圾加工出来的“再生棉絮”一般也被列入工业废料行列。这类劣质棉类制品由于未经严格消毒,很可能成为细菌的“温床”,人的皮肤接触后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刺激,轻则出现红色斑点,感觉瘙痒,重则会导致牛皮癣等皮肤顽疾,甚至产生中毒反应。
8 o: ]+ y. S5 X4 f, D$ \- K F/ x( ]% \/ I0 U, H% \5 {
有多少行业潜规则需要一个个去打破
+ ]4 c4 F9 k$ m! Y1 v$ M% _+ e' X: t8 o5 N5 l6 B$ Z
三鹿奶粉事件暴露了整个乳制品行业的问题。其实,早在三鹿案发之初,就有知情者爆料称,往奶粉里掺加三聚氰胺以提高蛋白质含量,是行业内的“潜规则”。
: W+ H+ z; G- e* h/ e
$ J f k* K5 \5 b 一个有良知的企业,在商业利益之外,还应考虑消费者的利益和社会责任。而一个自律的行业,也应该担负起技术质量和卫生标准的约束作用。遗憾的是,在奶粉行业中,我们只看到了添加三聚氰胺的行业潜规则,看到了“搞定”有关环节、“摆平”媒体、欺骗消费者的“公关”潜规则,却没有看到行业的自律和规范。
% X0 u) ~7 m9 F4 e6 j: }- h. Q
* r1 b: z. x* z9 t# u 行业潜规则的盛行,最直接的后果就是给消费者造成了身体或心理上的损害。因为行业潜规则只是内部的约定,而不为外人所知晓,所以不知情的消费者成了最直接的受害者。
c Q+ B) Y3 L' a) H8 \" u* C1 M/ B5 ]6 s5 z6 s. R W
然而,古话说得好,害人必害己。“没良心”的企业最终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信奉行业潜规则的企业,它们不但要受到市场的惩罚和政府的处罚,还将导致整个行业的诚信危机。而这对于一个行业的发展来说,才是最致命的。
5 ~3 ^& q F A3 A% a0 ?( _9 V1 J/ f& f/ R/ N0 _" A* d+ y, B* m" T
到了该反思行业潜规则的时候了。三鹿奶粉爆出了奶粉行业的潜规则,然而还有多少行业潜规则需要我们一个个地去打破、去反省呢? (华商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