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纺织服装检测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元茂测试仪器美邦测试仪器◆玛莎百货M&S标准免费下载◆加拿大CAN标准免费下载
◆JC.PENNEY全套测试方法◆澳大利亚AS标准免费下载您的位置,联系cnfzjc#126.com▲耐日晒色牢度试验专区
楼主: bjftwhy2006

[纤维分析/含量] 如何试验检测棉粘胶的混纺比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8-18 23: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各家所长,各有千秋。经验不少,感谢楼上。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9-30 10: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这么多,也不知道那个更好,我们一般按国标做,有时候遇到溶解不完全变成果冻的情况
: M9 C) i+ {$ Q* P& x很不好过滤误差很大
  • TA的每日心情
    难过
    2016-11-16 20:54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9-10-9 20: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棉和粘胶在75度下溶解30分钟也可以的。我经常做,结果基本上可以保证。中间每15分摇动一下。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0-12 23: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有次用甲酸氯化锌溶解粘胶/棉时,70℃,但没能溶解粘,不知道出现在什么地方?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0-13 00: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sl213360 于 2009-10-12 23:09:00 发表3 _1 }! N4 g6 e" j# ?
    我有次用甲酸氯化锌溶解粘胶/棉时,70℃,但没能溶解粘,不知道出现在什么地方?

    ) K7 x. G  h+ q1 y
    . y) ?4 M, t5 J' H8 F不会一点儿都没溶吧,如果是这样,那就不是粘胶啦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0-15 16: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 我是个新手,进来向大家学习经验哦!!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1-1 12: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用59.5%的硫酸溶解粘/棉时,经常会碰上棉成粘体状,堵住虑瓶,无法过滤,不知哪位朋友有碰到这个情形,我该怎么解决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1-11 11: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般用 70度  甲酸/氯化锌  就可以了    但是深色就溶解的不好  抽吸也困难 ,可以先脱色   然后再溶  数据就会很准确了
    2 U, O( A% G/ v; l) L/ \% W, D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1-22 19: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参考GB/T 2910标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8-16 14:26
  • 签到天数: 99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09-12-7 10: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学习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2-7 12:51
  • 签到天数: 28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10-1-5 20: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称取1G试样放入(20G氯化锌+80G甲酸)试液中,在70°的水浴锅中保温20分钟,并不断搅拌,然后用同样的试液洗涤,再用温水清洗!放入105°的烘箱中烘干。计算剩余的棉的百分比.。4 o) @# p! P& }3 k: H# _* `
    这里的甲酸必须是98%的浓度的甲酸,甲酸还有80%的甲酸,这不能错的!我们单位是76°里30分钟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3-1 09:26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0-1-6 20: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4# lsl213360 的帖子

    试剂配得对不对很重要的
    & t3 M) G( y( u# Y  G
    ' X  Y7 s) G& Z$ p% x买回来的甲酸一定要标定其浓度
    ) X' L3 w7 u/ [1 i1 I2 Q$ A氯化锌要保证没有吸水潮解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1-11 21: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棉粘混纺,如果是深色的话,要先退色,这样会溶的比较好些,在溶解过程中要注意震荡的时间和振动频率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1-11 21: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amjwl 于 2010-1-5 20:10:00 发表1 v: {, b, y* H% p
    称取1G试样放入(20G氯化锌+80G甲酸)试液中,在70°的水浴锅中保温20分钟,并不断搅拌,然后用同样的试液洗涤,再用温水清洗!放入105°的烘箱中烘干。计算剩余的棉的百分比.。  M2 o( Q) D- }, ~. c. e9 r* q
    这里的甲酸必须是98%的浓度的甲酸,甲酸还有80%的甲酸,这不能错的!我们单位是76°里30分钟

    - o" b5 N+ Q+ U
    1 Y% g2 t1 A" v# ~+ ?应该是88%的甲酸吧??呵呵!
    1 A8 {- n9 |; I! S/ v我们还没用过98%的呢。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1-15 17: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管理员的说法,曾经也试过,用AATCC 20A的方法,要用到G3的漏斗,抽滤装置,溶解的时候温度要控制好,不然做完后,乘于修正系数也没多大用处,还有时间,时间长了棉一样会溶解一部分,一般不建议使用这个方法。甲酸/氯化锌法,比较危险,有毒,一定要做好安全措施。我当时碰到一个试样是棉粘的,双色的,结果发现不同颜色的纱线成分不一样,所以就直接用机械法拆了,然后分别称干重。好方法,真没想到有什么。如果碰到像我说的那样的试样,可以机械法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本人以为,如果有大型显微镜,应该可以像羊毛分析那样,切片数点数,AATCC20里和AATCC20A应该有讲这些的,什么着色法,密度法等,有些有用的可以搬这里来灵活使用。那么多专家都没有想出一个好方法制定出来,我们也只能提供一些经验,但经验也不是很足。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1-23 19: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ingdian 于 2010-1-6 20:17:00 发表
    # k! C' {* Q: j) a" F% v1 L8 F试剂配得对不对很重要的! u; _  z0 X! {

    , s0 r$ q' z, A( U5 F% F3 h买回来的甲酸一定要标定其浓度5 b/ U/ ?% ]: h0 J
    氯化锌要保证没有吸水潮解
    ; F! j* @5 ^5 s1 ]

    , a& V" O0 C+ J4 x% b- K! b2 C请问甲酸如何标定?
    9 B  ]9 q! Z6 [3 x+ N6 X6 ~2 w) o不同批次甲酸含量有很大不同,
    # w6 Y) Z6 |1 i1 X$ E- Y. o同样是20G氯化锌+80G甲酸(98%)的配制液,但溶解棉/粘的情况完全不同,
    2 Y& ]7 e- W  S4 q% x上一批甲酸配制时,样品中粘溶解,棉保留,而这次则棉粘都全溶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5-2-7 10:31
  • 签到天数: 27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10-1-23 22: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甲酸用氢氧化钠来标定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1-26 09: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经验:  m) o/ C$ `" {
    1、甲酸/氯化锌 最好现配现用,保证新鲜度。) Z( S( S" @+ D& H+ J, b
    2、一定要用同温度的,甲酸/氯化锌、蒸馏水过滤(我单位是用蒸馏水过滤,不过用自来水应该误差漂移不会太大)。$ z7 e" m9 p0 L- c) X" z
    3、恒温水槽最好将其速度开的较快,实验室仪器有差异,个人感觉震荡剧烈有利加强实验成功性。: s2 y/ H. Z- _4 Z. M9 v; I
    4、最好用70度20分钟,时间温度精确点,还有就是在甲酸/氯化锌加热到70度再放进试样,切记!
    / g: G9 n0 t- a5、一般用70度的多能做出实验(因为过滤没问题),观察棉的损耗,如感觉损耗过大,做前面一个温度。
    , _* _% `* P6 }: H: G5 n6、如果两个温度都做的不理想,个人建议不出报告,或者用显微镜做个参考比例数据。
    - e: A, P; S' B) n7、这种试剂有问题,编此标准的人也提到此事,如果有好方法,可以提供给他们(上海毛研所)。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5-2-7 10:31
  • 签到天数: 27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10-1-26 09: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8# red9911 的帖子

    谢谢楼上提供的报告经验!- g+ i+ b! s8 X

    1 u; {3 ~0 x8 F$ p; v& [不过其中有几点请教(关于棉/粘混纺比):
    ( F; Q' Q5 Y+ \2 m3、速度开的较快?(振荡也有些要求,连续快速振荡的利弊;连续又快速,纤维还来不及完全溶解是否有被包覆的可能)% ~# b( I% T+ V+ g
    4、最好用70度20分钟?(70度损伤显然比40度大,是否认为能用40度做的就不要用70度做了?)! G8 e5 L: T8 p4 x5 g5 y+ ]$ [: ^) Q
    6、显微镜做个参考比例数据(能否介绍一下有关系数和可行性)

    3 j3 H8 q. v3 A& S8 o' D6 \
    % n2 E1 _: `" v  S5 F, b* Q谢谢楼上探讨交流!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1-26 11: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1、(振荡也有些要求,连续快速振荡的利弊;连续又快速,纤维还来不及完全溶解是否有被包覆的可能)4 `  _; c+ {! i% A: E; W) \1 }
    连续又快速的目的是让粘胶尽量溶解于试剂,当然每个实验室的机器多不一样,但是必须每次自己试验室多开这个速度,以便先找到相对自己的平衡数据,个人认为这个实验的难度在于粘胶的不完全溶解,即所谓的果冻状,“连续又快速”能把粘胶快速的溶解到试剂里,70度则能比较好的完成溶解。在则同样的棉在70度的时损伤是一样的,这个实验的不确定性主要在于某些处理严重的棉,比如丝光啊,染色损伤啊。这些棉在溶解中损失较大,当然在70度的与40度的损伤有差别,但40度的时候就没损伤了吗?40度的时间长了很多把?这个棉跟那个棉的损伤就一样了吗?这个多是不能确定的。所以说这个试剂是有问题的,当然有条件的做个同情况的棉的D值的话,这个是最准的。个人认为,70度试验比较容易过滤,“连续又快速”也比较溶解过滤。但是棉的D值还是太难确定的,因为每个棉多不一样,当然我们做的话也只能按标准做,因为这是个相对的统一。个人认为,最好标明试验温度,这有参考意义。( E% F1 C% u! c! i: M
        “连续又快速”就是让它“不包覆”,即让粘胶溶解于试剂,让棉露出来。所以有些面料建议大家把它拆开了再溶,而不是剪开来溶,剪的时候有些密度紧的面料,容易被包覆掉,而溶不到里面,而有些时候容易造成局部温度过高,做NaClO溶解羊毛的时候有印象吧,要“连续又快速”不然很容易局部高温,造成粘、棉的损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纺织服装检测论坛 ( 苏ICP备17035522号-2 )

    GMT+8, 2025-5-19 10:23 , Processed in 0.08368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