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耐酸碱性(常温下的耐碱量) & F$ e. L- e( m5 F2 `
取同样大小的烧杯数个,分别加入5g/L的被测样品100mL,然后以10mL为增加量依次向烧杯中加入10%氢氧化钠溶液并搅拌均匀,观察有无浑浊或分层现象,发生浑浊或分层的烧杯中的烧碱浓度即为耐碱量。
9 b% w1 F, G& `3 F取同样大小的烧杯数个,分别加入5g/L的被测样品100mL,然后以1mL为增加量依次向烧杯中加入冰醋酸并搅拌均匀,观察有无浑浊或分层现象,发生浑浊或分层的烧杯中的醋酸加入量即为耐酸量。
/ T1 S0 d( y9 i9 H2. 热稳定性
6 R5 o6 d9 v' { r& R: M- R配制20g/L的工作液,分别于50℃,60℃,80℃,98℃下恒温振荡10 min,再静置30 min,观察其在各种温度下有无分层,漂油,絮状物或沉淀物生成。
, O5 U6 A' P, v0 D- S$ o6 }3. 耐电解质性(食盐)
4 n; ?/ P4 i9 T8 ^- p取同样大小的烧杯数个,分别加入5g/L的被测样品100mL,然后以5克为增加量依次向烧杯中加入电解质氯化钠并搅拌均匀,观察有无浑浊或分层现象,发生浑浊或分层的烧杯中的电解质溶液加入量即为耐电解质量。
/ X# O2 P; l& A! z+ `4 J' e6 A4. 匀染性模拟实验 5 J$ |1 k: \' _7 }
用量:0.5%(o.w.f) 浴比:1:30
4 G3 u9 [) {* }温度×时间: 95-100℃×30-40min,水洗,烘干 $ ?# T) q q- m' [+ ~0 {
称取5克布,平均分成5份,分别在当温度达到60℃时,2min,4min,8min,16min加入,继续升温到工艺规定温度,保持30min,取出水洗,干燥,在UV光源下评级。第5块与第1块相似,评为5级(最好);第4块与第1块相似,评为4级;第3块与第1块相似,评为3级;第2块与第1块相似,评为2级;第2块与第1块不相似,评为1级(最差)。
* F( r6 P7 y- ]; O4 F4 l7 t) \( p5. 增白效果(测试白度或UV灯源下观察效果) . q" G5 A L2 n. d+ u/ H
6. 对色光的影响
" y" ]2 ]. L. {1 x5 n- l v7. 牢度(三次水洗后测量洗前洗后的白度值)
1 m0 e% f3 [* J% w8. 高温黄变性(将处理好的测试布平均分成两块,一块阴干,一块在120℃下烘干2min,目测两块效果差异。)
3 s/ b' @) d3 W6 L8 ?9. 对柔软剂、树脂等整理剂的敏感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