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5-2-7 10:31 |
---|
签到天数: 27 天 [LV.4]偶尔看看III
|
第三方检测认证行业发展 广东国有检测机构放下身段寻求突围1 v% d2 N' ?$ a3 {' [0 K. Z
" |/ x& [$ s4 {: K1 L- j 近几年,频发的产品质量事故,把检测机构也带入了中国公众的视野。1 f1 S+ I. v5 R# |
人们不知道的是,从产业角度来说,检测业本身也成为一个蔚为大观的产业。资料显示,2008年全球技术检测市场规模约为500-600亿欧元,约合5000-6000亿元人民币。这种属现代服务业门类的新行当,近年来在广东发展迅猛。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原有的国有检测机构,凭借自身的历史积淀、政府关系、政策优势,在市场化竞争中,借助打造公共检测平台顺势突围。
: s$ x! x! u" T* J& l' X8 c" q# u8 b: r* f
市场前景 检测认证需求增长规模庞大
. j3 A( r" Q5 A, Z; q, _ 2010年,一系列产品事故丑闻,一次又一次触动着国人的神经。而每一次事故过后,人们都增添一份对检测机构的期待,希望它们能出来给出一个权威的结果。业内人士指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消费者对产品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加上中国对外出口产品的刚性检测需求,刺激着中国检测市场近些年的高速发展。3 S8 j- A2 `$ c8 y' P
C" Z) ?6 k" T: F [3 l7 Q# S+ d 在记者获取的多份有关中国检测市场调研报告中看到,中国检测市场在前几年一直以30%左右的速度在增长,是全球检测行业近年来增长速度的两倍。资料显示,2008年全国检测市场规模达到450亿元,而今年有望达到700亿元。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说,中国这一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检验认证市场,都是一块飘着香味的蛋糕,且有望越做越大。# S7 j0 _/ F0 d" n4 U
% N; i- X( V# Q: O8 k 作为华南市场的龙头,中国制造的产品正是从广东源源不断地走向国际市场,随着这一地区出口额的不断增长,广东及整个华南地区的企业对于产品测试和认证的需求也不断增长。据媒体报道,有“世界工厂”之称的东莞检测市场规模就达数十亿。广州、深圳、佛山等地的检测市场,规模也十分庞大。0 h7 G+ C6 \4 r+ |0 M+ u/ H
& X, S* S) M' i& _6 x. v, i换个模式 “监督型”转为“服务型”$ L6 F; M+ o |" k0 k9 @9 u
在国外,检测行业是市场化运作非常成熟的行业,但国内情况则并非如此。按照参与者的不同性质划分,中国检测市场上有三股力量在角力:一是国有检测机构,一是外资检测机构,一是民营检测机构。在入世前,中国并未放开检测市场,而随着2003年国内检测行业向民营资本开放、2005年又完全向外资开放,中国检测业的“新兵”开始攻城略地,抢占市场。
. }0 x& H f( o2 {& k 广东的检测市场,三股势力较量更是激烈。国外大型的检测认证机构SGS、BV、UL纷纷落户珠三角地区;国内民营机构也在异军突起,培育出一家民营上市检测公司。虽然,依靠原有的历史积淀、和政府强制检测带来的稳定市场,广东国有检测机构没有节节败退,在国内检测市场还是一枝独秀。但在日益开放的检测市场,国有检测机构面临的市场压力无疑已愈来愈大。& }- G. } I9 v- h( o
在此背景下,国有检测机构开始谋划转型,广东省国有的技术机构,集体打出了一张牌:打造公共检测平台。这些原来主要负责政府部门监管检测职责的机构,开始积极主动地服务企业,由“监督型”工作模式向“服务型”工作模式转变。拿广州市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来说,目前已与箭牌、金利来、亨氏联合有限公司、宝洁、美赞臣营养品(中国)有限公司和资生堂等国际品牌企业保持技术交流与业务合作项目,其中金利来公司已将原材料到成品的验货检验全部委托给它。 7 W4 y; X/ B2 K3 `* S+ x
# [8 j8 |; i# o* v2 e: A2 w! z( }
据介绍,借力公共检测平台的搭建,广州市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的能力也在不断地提升,通过加大测试仪器投资力度,该研究院近几年间的业务收入翻了一番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