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4-10-11 09:10 |
---|
签到天数: 26 天 [LV.4]偶尔看看III
|
■面对众多国际订单,有个董事长一单都不敢接0 z- h0 i% c$ G& k
■浙江许多棉纺企业已放慢生产,部分转用化纤、涤纶等替代8 K1 w' a9 `/ M, }$ q6 K# U# H
■全国棉花会议昨提出,加快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9 c6 u9 S @7 b4 }% m7 u( E
“棉花指导价格一天就涨1000元,昨天已经涨到每吨2.6万元,这是我做纺织9年来头一回碰到。”浙江立马集团董事长章树根对记者说。去年年底开始,棉花行情一度被看好,今年上半年棉花价格持续高涨,直到这个月“一天一个价”的势头,纺织企业普遍开始焦虑。( e) L7 O" ]$ A. g% t
为了调控棉花疯狂上涨势头,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简称“中储棉”)25日发布消息说,当天抛售储备棉20063.4吨,这是中储棉8月10日以来第33次抛售储备棉。: W" C3 L3 O) w
业内人士分析,这场与棉花的较量将要持续到四季度。$ ?3 x* A5 i5 T* u6 n, V! v
昨天,全国棉花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进一步提出,促进纺织行业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纺织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加大力度淘汰落后产能,防止一般性产能大规模盲目扩张。
) U. ^0 v9 _( z. N3 i ●现实
# r7 I4 `$ @6 v, S5 `$ Q) \ 棉纺企业:“上半年日子很好,现在一下子陷入困境” l- H9 y& W! q5 l9 c3 }6 B
浙江立马集团2002年开始涉足纺织业,主要做面料出口,董事长章树根上个月刚参加了法国面料展会,但面对展会上的众多国际订单,他一个都没接下。“国内的棉花价格太高,我没办法接。”他形容,单子很多却不能接的状态“实在很煎熬”。
; @! m0 ~2 N: g p; ?" q0 }& a 立马集团的纺织订单85%以上属于出口单,在棉花价格上涨30%的情况下,加上人民币升值因素,章树根说和上半年的大好势头相比,现在是一下子陷入了困境。“不接大单和长期单,只接一些短期的单子,因此,业务量已经大大缩水了。”
. J; Q$ g3 Q: r2 k 章树根的纺织企业去年产值比前年翻了一番,去年年底到今年9月,棉纺业发展势头迅猛,利润增长一直保持在60%以上,因此立马集团开足马力扩大生产,章树根还于去年年底投资1.5亿元生产牛仔布,“没想到一年没到,要减产了,接下来的四季度将是最难熬的。”章树根表示,“现在很迷茫,只能继续观望。”9 ~* @9 X0 W3 Z: ? C$ r3 u, s
和章树根同样焦虑的还有杭州中汇棉纺的企业负责人,他表示现在的棉花价格相比上月涨了至少3000元/吨,有些失控,太不正常,“销售推动需求的因素并不是棉花上涨的主因,恐慌心理已经普遍产生,不是好现象。”# j4 |1 K7 ?9 Y( J
纱线企业:“棉纺业诞生至今,从没有这么好的行情”, x; ]( n! u a8 l3 d O" H
下游的棉纺企业纷纷叫苦,上游的纱线企业却显得很乐观。小刘是萧山双可达纺织有限公司的业务员,专门出售全棉纱线至下游企业,以往以买方市场为主的棉纱线,近几个月却倒了过来,“现在是我们挑买家,做销售这么多年来,是头一回。”在他看来,今年的棉纺织市场供不应求,是个大好机会。“棉纺业诞生至今,从没有这么好的行情。”
( s, f# k/ r6 P1 ~. _# n0 q 纱线企业的利润空间不大,棉花价格上涨,纱线的价格水涨船高,有些棉纱企业因为供不应求,将纱线随之提价,利润可观,这也进一步加大了下游纺织企业的成本压力。, b6 I# s" Z! H* o x& ^1 `4 w) M
棉花价格上涨,同时也带动了化纤原料的价格上涨。在萧山一家化纤企业工作的吴先生告诉记者,以往棉花价格低于人造棉,今年价格已经倒挂,“许多企业开始改用化纤代替棉纱线,化纤的行情今年达到了顶峰。”9 f& g" L, F$ F2 }8 H, e
●对策/ `# k# ]; y/ c) v) s0 Y1 z
纺织企业被迫调整产品结构
: }9 B% n7 p' Q: w0 ^ “我们开始放慢生产,尽量不接单。”杭州中汇棉纺表示,事实上浙江的许多棉纺企业都放慢了生产,部分企业则选择用化纤、涤纶、粘胶等原料代替棉纱线原料。
! U: ]. |) J$ Z7 G" v6 T# G 据新华社消息,多位业内人士指出,棉价暴涨有百害而无一利,值得警惕。一方面,如果棉价进一步上行,上涨压力将很快传导到下游纺织服装行业,服装价格上涨难以避免,在全球经济尚未恢复之时,纺织服装行业将不可避免受损;另一方面,如果棉价暴涨后出现大幅下跌,危害更是难以预料,在棉价企稳前,棉纺企业效益很可能显著下降。; f+ i- r. ^5 z) U
由于使用细织纱能节约成本50%以上,用细织纱代替粗织纱,这是立马集团最近采取的应对方式,“现在以大力开发高织高密的产品为主,细织纱原来占生产总量40%,现在提高到70%。”章树根说细织纱价格提升幅度较小,节约成本现在是他首要考虑的。
0 G0 \ D3 Y5 ]# ]5 j9 k% e* L “第一是观望价格,采取灵活的接单方式,放弃中长期的大单;第二,调整产品结构,尽量减少棉花原料的使用;第三,继续开发新品种,应对原料危机。”章树根认为这种情况下,企业必须自救。
8 {0 n) S4 G0 K! b 同样受原料影响的还有丝绸企业,“今年蚕丝的价格比去年涨了整整一倍,达到了34万元一吨。”达利纺织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费建民告诉记者,不光蚕丝涨价,劳动力成本也大幅提高了,虽然今年接到的丝绸订单远超过去年,利润却减少了10%,在这样的情况下,费建民只好减少产量,“同时,为节能减排,将限产一部分印染业务。”6 d5 n8 I. H: l: Q' B. X$ T! c
国家七部委商讨对策
# H6 u! Z& j* Q$ m7 Z. I “浙江是纺织大省,穿衣要穿布,这是老百姓根深蒂固的观念,尽管化纤发展很快,棉花依然是纺织业主要原料。”杭州市纺织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姚挺分析,虽然浙江的纺织企业中依赖棉花原料的企业不到60%,但依然受到较大影响。8 |' t3 N2 B6 A
“棉花价格上涨过快,直接的原因是供需不平衡。浙江省每年有800多万纱锭产量,杭州占了1/4。用棉需求每年递增,十年前只有4000万纱锭的需求量,今年达到了一亿。但我们不是产棉地区,对于原料的依赖很大部分来自省外甚至国外。”姚挺告诉记者,近几年国内的棉花受天气等因素影响,产量有所下降,2009年我国的棉花产量是640万吨,比2008年减产110万吨,下降幅度近15%。7 i2 ^" U+ K& S
另一方面,去年新疆等棉花主产区由于气候灾害等原因减产近1/4,进一步加剧了供求失衡的矛盾。同时,国际棉价也处于上升通道,而印度等棉花出口大国暂停了棉花出口,棉花价格短期内难以回落。“棉花的需求缺口也引发了一部分人的炒作行为,加快了棉花价格上涨。”; [& w9 A9 D( d7 r
为此,昨日发改委、财政部等国家七部门联合召开全国棉花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上传出消息,我国将采取5项措施,保持棉花供需基本平衡和促进棉花生产稳定发展,保护棉农利益、保障用棉需要、稳定市场棉价、规范流通秩序、防控经营风险、深化质检改革。* C& o; g+ d+ r7 E3 }
这次会议还提出促进纺织行业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纺织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加大力度淘汰落后产能,防止一般性产能大规模盲目扩张。) [* p# w7 o: {) U1 H, {: J
会议认为,通过做好储备调节和有效利用国际市场资源,保持棉花总量基本平衡是可以做到的。
$ r& X! C5 D, H! p* U" o# ]' v! U ●预测) ~8 @8 o: P* I4 W s+ \# Z
四季度价格! H( ]% M8 J h: y" V% g* r
有可能趋稳
" m, W& l9 O7 L _- l- [8 L3 }5 k 有棉纺织业分析师表示,棉花已具备一定金融属性,资金对其价格的推动作用巨大,预期棉价难度进一步加大,目前棉价已处于顶部区域,不过,考虑到大批新棉要到10月中下旬才能上市,“短期内棉价继续疯狂的可能性极大”。
1 k8 n$ U5 g: `$ o& s! Q, m: w1 M “目前的棉花价格对于中小型的纺织企业来说,已经难以承受。”杭州市纺织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姚挺分析,“棉花价格继续疯涨,会一直传导到下游企业,下游企业很可能接受不了这个高风险,而造成供应链断裂。”
, F4 }- ]+ C+ K9 X) k3 I+ x 他预测,按照目前的趋势,如果国家继续抛售储备棉,并且增加出口配额,再加上新棉即将上市,棉花价格将在四季度趋于稳定。' ~2 _7 |2 W% x' e* x+ U
●链接
& \8 |9 C. Y! L# O+ N$ J' Y 棉花价格疯涨探因:
9 x/ _' U# \0 L8 q+ [# e 供需失衡?资金爆炒?; K* I. L: C% r) s ?7 j2 ?* s
不少业内人士将此次棉价飞涨归因于棉花供需变化。一方面天气因素导致国内棉花采摘延后,质量有所下降,国际上印度一度暂停棉花出口等,另一方面则是国内外棉纺产品需求较旺,前8个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同比增长23.8%,导致一些市场人士认为未来一年棉花供需重新向库存减少方向发展,“棉价上涨不可避免”。
" m! I1 M9 i: p9 c9 ^ 也有分析人士指出,资金才是推动此轮棉价暴涨的关键因素。国内棉花历来暴涨暴跌,关键原因是一些加工领域、流通领域和棉纺企业总是期待低价囤棉从而牟利,使得企业和社会库存急剧变化,导致棉价暴涨暴跌。
3 y" B9 |( Y4 e: L 据新华社消息,持续跟踪棉纺织业的国金证券分析师张斌指出,今年以来不仅往年参与棉花炒作的资金依旧,而且有新增资金加入,明显表现就是一些资金通过现货市场囤货,在期货市场获取暴利。“在市场所谓预期和资金参与下,棉价飞涨成为必然。”# y, | m0 T. y& c8 @# u; f/ ^
1 u3 @' v8 [& A8 _: }
来源: 今日早报 作者: 徐秀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