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纺织服装检测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元茂测试仪器美邦测试仪器◆玛莎百货M&S标准免费下载◆加拿大CAN标准免费下载
◆JC.PENNEY全套测试方法◆澳大利亚AS标准免费下载您的位置,联系cnfzjc#126.com▲耐日晒色牢度试验专区
查看: 1949|回复: 2

[行业资讯] 国外“青睐”纺织品3种质量问题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0-30 09:21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9-9-6 23: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此部分纺织企业甚是不解——纺织品是经过质量检测的,为何还会问题不断?慧聪纺织网记者从相关人士处了解到,我国纺织品检测正面临两大难,从而导致纺织品检测与国际脱轨,这是历史的弊病,也是业内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0 F* l: z& n/ `* A" O2 @        8月11日,各大门户网站竞相转载的《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通报商品召回现状》的文章在纺织业内掀起热议狂潮,敲响纺织品质量检测警钟。 ( |) p% [% s: I; E$ E0 ?- z
            我国纺织品为何频频遭遇“召回”风波?纺织品质量检验机构的职能为何难施展?哪些纺织品质量问题较为突出?我国纺织业该怎样应对
    : D) o3 {! `- ~0 A7 `1 W        纺织品深陷“质量门” 9 u6 s) i9 ?  K7 j
            我国出口商品遭遇“召回”风波已不是新鲜事,然而盘点近年来我国纺织业遭遇的“质量门”事件,惊奇地发现我国商品出口深受质量问题困扰。
    . c) [- ~" F0 Z- H" Y- t        案例一:两种我国产纺织帽衫遇“召回”风波
    7 {! F- @2 g5 c        7月30日,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与BurlingtonCoat公司联合宣布对中国产男童帽衫和热身服套装实施自愿性召回。此次被召回的商品数量约为13300件/套。召回原因为,该帽衫和热身服的帽子上所配拉绳有致儿童颈部被勒危险。 ) Z; a$ U9 g/ L# T. K2 j
            案例二:加拿大对我国毛绒玩具实施召回 ( x3 h; Q( a8 D5 G* S1 H
            7月27日,加拿大卫生署与Canasia玩具礼品公司联合宣布对中国产“SqueakyPuppet”毛绒玩具实施自愿性召回。此次被召回的商品数量约为22476个。召回原因为,该玩具的眼睛易脱落,发声器易被取出,若被儿童误食,有致其窒息的危险。 6 h0 q7 k! {0 n2 o
           案例三:美国自愿性召回中国产斑马条纹地毯
    ( Y9 h8 x9 R) B# d1 y        2008年9月11日,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与JLAHome公司联合宣布对中国产斑马条纹地毯实施自愿性召回。此次被召回的数量2900块。召回原因是该地毯没有易燃品警告标签,不符合联邦《小地毯和垫子的表面易燃标准》的要求。 ' E) `) F4 N# n, a  R& d" f
            案例四:美国CPSC对中国产女童裙实施召回
    # L* w/ z# r  y8 G1 j# |4 C. a        2008年8月12日,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与Chelsea&Scott公司联合宣布对中国产SunSmarties.童裙实施自愿性召回。此次被召回的商品数量约为600条。召回原因为,该童裙上的金属气眼表面涂料的铅含量超标,违反了联邦含铅涂料标准。
    4 E% I: \# Y, Q) w
    3 W" z  G% I2 O" c& w0 N
            纺织品质量问题呈现3大趋势

    ) W5 r9 p2 r9 i/ b* t! L
    1 M2 n! t& G) K0 |# U        上述几个实例只是纺织品遭遇质量壁垒的几滴“浪花”,我国出口商品遭受的质量壁垒从欧盟及美国通报的商品召回事件数量中可窥一斑。
    7 j- Y' N1 P. ~' f: d0 G        欧盟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1~4月,欧盟累计召回74项纺织服装产品,同比增幅为270%。其中中国产纺织服装产品为52项,同比增幅高达643%。从中国服装协会获悉,欧盟召回的产品中,17项为婴幼儿服装及制成品,其中12项产地为中国,占全部的70.6%。召回原因以勒颈窒息危险为主的共14项,其中产地为中国的共12项,占中国全部被通报产品的92.3%。
    2 U" @. H$ m6 h% C1 B3 i" ~& ]        欧盟公布的数据无疑成为中国商品遭遇质量壁垒的佐证。此外,美国两天前公布的通报数据更证实了慧聪纺织网记者的观点。2009年7月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共发布召回通报44起,同比增长22.2%,环比增加76.0%。其中,涉及中国大陆产品的通报25起,同比增加13.6%,环比增加127.3%。 9 I8 ~3 S: r' o9 p6 A
            在召回中国产品的原因中,受伤危险12起,占召回中国产品通报总数的48.0%;颈部被勒危险,4起,16.0%;窒息危险,4起,占比16.0%;火灾危险,3起,占比12.0%;电击危险,1起,占比4.0%;铅含量超标,1起,占比4.0%。 , i, O! J! E1 m% ^
            俗话说:“每个阶段都会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这点在通报事件中显露无疑。对比分析欧盟、美国发布的不合格原因,慧聪纺织网记者发现3个不合格原因成为欧盟等国外发达国家的关注重点。
    ' j5 }, K" e* D) P' U9 n, a
    " Q& _4 u, I6 C" n# P( E; P: D( f6 |4 `' b9 ~
            首先是欧盟等发达国家越来越关注婴幼儿纺织品的安全性。婴幼儿是每个国家的未来,欧盟等国着重从婴幼儿安全方面狠下功夫,从而保障民族后继有人。据相关数据显示,针对婴幼儿服装普遍缺乏质量标准的现状,欧美等国制定各类严格的法规对此进行监管。如对婴幼儿纺织服装面料的重金属含量严格设标。
    , R! R5 y5 F9 _4 v2 ?" I

    ! _6 s1 q# s7 u' y1 }        其次是纺织品质量检测越来越重视设计的合理性。从上述案例中可知,灯芯绒女童带帽夹克被召回、加拿大召回我国毛绒玩具都是由于纺织品设计不合理,有可能对消费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而被召回的。值得提醒的是,国外对上述纺织品实行召回不是“野蛮行为”,而是有据可依的。如欧盟的EN14682就有“固定在服装上的环绳/线圈收紧后,在服装上突出的周长不能超过7.5cm;环绳/线圈平放时,在服装上固定的两点间的突出长度不能超过7.5cm”等铭文规定。
    2 z8 ~* f# Z8 u4 x' E* ~8 d- V4 B1 W

      B3 B7 w- P  N. a# j        再者是纺织品“生态环保”成主旋律。随着人们消费意识的不断增强,生态纺织品不仅成为国际纺织竞争的新热点。然而我国对绿色纺织品服装的开发起步晚,暂不能完全跟上国际步伐。可喜的是随着我国对纺织品检测的认识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有些标准的制定(修订)就要高于国外标准要求,如在国标GB/T17592禁用偶氮染料的测定中,规定了检出限为≤20mg/kg。而在欧标EN14362禁用偶氮染料的测定中,其检出限为30mg/kg。
    : A, x/ n+ Z" h3 {! R' d# m
    & x4 ]7 l4 @6 _+ m  @1 ^9 C2 Q& w
            我国纺织品出口若想一帆风顺,就必须及时掌控国际纺织标准的动态,了解纺织品检测的趋势变化,真正做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 A+ n6 L3 T4 G7 p" L1 a4 H# u

    " w9 q, B) _$ r6 g        我国纺织品检测遇“困”
    6 c$ ~$ v5 F: d& s( p0 k
    . F$ M  q# b7 J* d1 X6 w1 k% J  ~        纺织品出口频频遭遇召回风波,不但毁坏了我国纺织业的声誉,影响纺织业的国际化进程,还扼制纺织企业的利润增长,真可谓是百害无一利。 # m1 T+ p  `( u, t1 f
            对此部分纺织企业甚是不解——纺织品是经过质量检测的,为何还会问题不断?慧聪纺织网记者从相关人士处了解到,我国纺织品检测正面临两大难,从而导致纺织品检测与国际脱轨,这是历史的弊病,也是业内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 B; y  x- i# @4 D* p% J        目前,我国纺织品质量检测市场正“两足鼎立”。它们是国家性质的检验机构和第三方检验机构,而第三方检验机构又划分为国外第三方检验机构和国内第三方检验机构。这三者自身的不利导致了我国纺织品质量检测与国际脱节。 ' y7 i* F% x: K$ C3 S; Q
            由于在计划经济年代,国内纺织检测市场一直被国家机构垄断,质量技术监督局、进出口检验检疫局和国家纤检局都建有遍布全国的质量检测网络。由于这些检测中心仍然属于国家机构,参照国家机关进行管理,对产品质量的控制也主要通过市场抽检、行政处罚等强制性手段进行,在国际市场开发和商业化运作方面与国际权威检测机构有一定差距。此外,因其具备国家性质,它的权威性不被国外认可。 1 X5 v  ?$ G& ^; I3 D
            尽管检验机构的功能受限,但作为纺织品出口大国,我国的纺织品出口之路“未央”。于是国外第三方检验机构顺势进入国内。它凭借自身高性能设备、高检测水平一跃成为纺织外贸企业的“宠儿”。
    8 E- f% _8 s9 D3 z        然而市场都是逐利的。国外第三方检验机构纷纷入驻我国的热潮引起了纺织业的思考。我国第三方检测机构嗅出市场商机,于是纷纷揭牌兴起。然而,由于其诞生于中国这个自古官僚性质超强的国家,它的检测结果权威性受到国外的怀疑,加之先在我国兴起的国外第三方检验机构的挤压,本土第三方检验机构遭受前有为有的“压迫”。
    ' G3 L. `/ @4 v6 A% d. @. ~        对于第三方检验机构遭遇的不公,中纺城纺织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齐主任的呼吁代表了第三方检验机构的心声,他疾呼业界高度重视第三方检验机构的“困境”。
    7 G4 r; v% O  d) u5 s- t/ T& G; E4 R2 y+ G2 d  F7 ?" w; `9 U  ]
            我国第三方检验机构市场潜力巨大 , r. f8 \9 `0 V( J5 B# I& N
    8 ]  [  ?9 k' U" C
            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笔者所闻纺织业最狂言的一个观点便是“走出去正当时”。当记者问及中纺城质量检测公司的09战略时,齐主任坚定地阐述了中纺城“盯住”本土市场的决心,他认为本土市场将给予第三方检验机构更多机遇。
    / s! ^$ Z3 s0 c: ~4 f9 \9 G        他解释道,首先经受金融风暴狂袭后,国际经济持续走弱,我国因金融体系稳健、国家政策宏观调控等有效措施而屹立于“风暴”之中,于是国外纷纷将眼光投向我国,这势必拓展了第三方检验机构的市场;再者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纺织大国,纺织市场的容量是无限大的,随着纺织业不断采用新技术、新面料,中国现有的检测体系已经无法满足国际贸易的需求,难以与国际知名检测机构抗衡,然而社会对第三方检验机构的权威性逐渐认可,我相信本土市场将给予第三方检验更多的机会。 , g3 a- |6 t3 Z
            为了证实自己的观点,齐主任从权威数据方面入手作分析。有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纺织相关检测的市场容量在20亿元人民币左右。其中国外检测机构占有约50%的份额,国内商检、质检、纤检系统检测机构占45%,国内民间商业和第三方公正检测仅占5%左右。民营检测机构长期受到限制,发展缓慢。而到2010年,中国国内检测市场容量将突破30亿人民币。因此,检测市场的发展空间还是很大的。
    ) S) ^) X' g0 l4 r9 S" X; `        此外根据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国内纺织品市场的产品检测率不足50%,有大量纺织品未经权威检测就直接进入了流通领域,如果产品检测率提高到80%,将意味着还有巨大的检测市场空间。从国家有关部门对中国市场抽查的情况看,中国纺织品未经检测流入市场的现象非常普遍,同时存在检测报告不规范、标准不统一、数据不可靠等现象。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监管,客观上会推动检测行业的发展。随着中国纺织工业的增长,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以及消费者对纺织品质量、安全和功能性的更高要求,检测市场将继续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 Z9 `& _3 e' A7 ?, c3 w: |& o% _9 L6 `
            纺织专家激论应对措施
    * M2 r7 e5 m. N+ j0 O, M
    9 f1 \8 A: X6 A        “知其因,扼其果。”不错,要想彻底规避召回事件再次发生,就必须先了解商品自身存在哪些不足,然后针对不足进行技术、设计上的改进,促使我国纺织品质量真正满足欧美等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 3 Q" k; V3 P7 s, ^
            究其不足,慧聪纺织网记者发现出口商品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有3个。最直观的原因是生产技术的落后导致商品质量的不合格,这是我国闭关锁国遗留的产物,也是我国综合实力仍较落后使然。其次是质量标准的不完全国际化。国外市场是我国商品出口的终极目的地,然而由于我国制定的质量标准未能完全与世界接轨,我国出口商品时常因质量不达标被拒门外,比如重金属含量值的范围等。上述原因是现实使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第三个原因却是某些企业不法的逐利行为引发的,这包括随意减少生产工序降低生产成本、使用廉价原料、企业把关不严等违法行为。齐主任认为这种不法的逐利行为是鼠目寸光的表现,于整个行业发展而言是极度不可取的。 % q& I6 m" c+ d2 Q
            “我国外贸出口额的五分之一是由纺织行业创造,纺织行业是创汇的第一大户,”杭州中纺城纺织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齐主任语重心长地对慧聪纺织网的记者说,“如果因为自身的质量问题而丢失诺大的国际市场,是件令人非常痛心的事情。”他的担忧代表了我国众多纺织专家的共同心声。
    + ]: p7 E. B4 D6 `        纵观目前纺织品质量问题的流行趋势,中国服装协会秘书长王茁为儿童服装生产企业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求中国儿童服装生产企业严格按欧美等国的技术法规和标准组织生产,高度重视欧美服装安全法规的内容,特别是输欧儿童服装上绳带和小部件的安全项目要求,积极寻求应对措施,降低出口风险;二是对产品设计的安全性能进行评估,尽量完善合同条款,降低产品不能出口或返工整理带来的经济损失;三是及时与检验检疫及有关部门联系,合力突破技术难关。
    " `# m) _# X/ g1 }- |8 C5 W/ m        对于企业产品的质量管理问题,广州市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与企业管理研究所副所长章淑华有自己的见解。“国家统一限价能解决产品质量管理问题”她解释道,目前我国众多外贸行业靠“价格战”争得国外采购商的订单,有些企业为了能降低成本,不得不采取极端的行为来加工生产,“这样容易使产品在进入外国市场时碰壁造成损失。”
    0 w0 w. v- s0 A+ \1 S        东莞一不愿透露姓名的老板更是从产品生产过程给予战略性指导。他表示,在生产过程中有很多工序流程,可以采取流水卡制度,在每个环节流动前质量控制人员务必确认好产品质量,合格了再往下一工序流动。每个部门把应做的产品做好,由部门质量管理人员检验,合格后随流水卡流入下个部门。此流水卡一直流到包装程序,清晰记录生产人员,以便追究责任。在包装时,产品上要批注生产批次、日期等,以便有何意外可以查清是何批次产品不合格,免得其他产品受牵连。1 O( B. m. i: b! k

    : `" p  G" r& X" ^; f; o) I
    来源:慧聪纺织网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9-8 13: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挺有道理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9-11 10: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纺织服装检测论坛 ( 苏ICP备17035522号-2 )

    GMT+8, 2025-2-3 01:54 , Processed in 0.07063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