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服装面料已不局限于棉、麻、丝等,越来越多的纺织新材料出现在消费者面前,尤以远红外纤维和抗菌面料在市场上比较常见。这两类新材料有哪些优势,本期特邀专家讲解——
( H8 |* I+ C! ~6 e" H. D4 I! R
# I3 [4 C" z8 ]; _专家支持:浙江纺织测试研究院高工曹丽勤) E" Q. Z7 d: R) ~
工程师何波 助工沈金金 什么是远红外纤维?
& T0 B4 ~/ `% Q$ N. h( d3 V 远红外纤维是在纺纱过程中加入了含有远红外功能的粉体(一些具有功能的金属或非金属氧化物,粉碎达到纳米级或微纳米级粉末),混合均匀后抽丝而成。采用这种方法达到的远红外功能,功能性强,不会随着水洗而消失。 V* ^+ K1 U% W, b' ?: ?9 e/ y
近年来,远红外纤维受到广泛关注并已投入生产使用,大多是在加工过程中添加了远红外吸收剂(陶瓷粉)而制成的,是一种高效的保温材料。 b/ W- l C5 S; @7 y
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率先研制出并向市场推出远红外织物。目前,远红外纤维与磁疗等手段的结合,正促成复合型保健织物的诞生。
+ X$ q& k6 ]( p5 V% T1 Z' Q" ? 远红外纤维主要应用在哪些服装上?! k. A% f0 G2 s7 R
远红外纤维可以制备如仿羽绒踏花被、袜子、针织内衣裤等家用生活品。这些产品除了能满足基本应用外,还具备一定的保健功能。
0 J: w- V/ m$ T5 [+ ^0 \, a
远红外纤维是如何实现保暖的?
8 [, n9 N6 L, j; e; p7 A 关于远红外纤维的保健原理大致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远红外纤维吸收太阳辐射的能量,99%集中在波长为0.2~3μm的区域内,其中红外部分(>0.761μm)占48.3%,远红外纤维中陶瓷颗粒使得纤维能充分吸收太阳光中的短波能量(远红外部分能量)并以潜能的形式(远红外形式)释放出来,进而达到保暖保健的功能;另一种认为由于陶瓷传导率极低而辐射率高,因此远红外纤维可以将人体散发的热量积蓄起来,再以远红外形式放出,以增加织物的保暖性。
. A$ ^+ }5 q% _, U1 E 远红外纤维是如何实现保暖的?1 m% X$ Y7 x$ l5 P
关于远红外纤维的保健原理大致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远红外纤维吸收太阳辐射的能量,99%集中在波长为0.2~3μm的区域内,其中红外部分(>0.761μm)占48.3%,远红外纤维中陶瓷颗粒使得纤维能充分吸收太阳光中的短波能量(远红外部分能量)并以潜能的形式(远红外形式)释放出来,进而达到保暖保健的功能;另一种认为由于陶瓷传导率极低而辐射率高,因此远红外纤维可以将人体散发的热量积蓄起来,再以远红外形式放出,以增加织物的保暖性。
' ]- e, l+ g% b$ ? 什么是抗菌面料?
5 s' _+ ~7 `( _" d/ b 抗菌面料是一种特殊功能性面料,是经过抗菌整理或含有抗菌纤维,能够抑制织物上的细菌、真菌生长、繁殖或使其失去活性的一类面料。合格的抗菌面料在抗菌的同时应确保对人体健康无任何毒副作用,不应对人体皮肤正常菌群产生影响。
/ j7 S0 ?* D& s0 J( m! K- Z
抗菌面料是怎样产生的?
$ y, U/ p) R: u! D 相对于自然界中的微生物而言,人体皮肤是一种很好的营养剂。一般情况下,皮肤上的一些常驻菌起着保护皮肤免受病菌危害的作用,然而一旦微生物中的菌群失调,它们中的少量病菌就会大量繁殖,并通过皮肤、呼吸道、消化道以及生殖道黏膜对人体造成伤害。纺织品在人体穿着过程中会产生汗液、皮脂及其他各种分泌物,同时皮肤也会被环境中的污物所污染,在病菌繁殖和传递过程中成为一个重要的媒体,所以需要能抵抗细菌的纺织品来满足健康要求,于是,抗菌面料就应需而生了。
* f3 o7 M" i. k# N* ]; `- m# t; v 抗菌面料是如何分类的?
: ]2 N! A0 t) m/ c& }# h 根据面料对抗微生物的活性状态差异可分为被动型抗菌面料和主动型抗菌面料两大类。) ?1 R$ x% F3 `5 B9 {' M* p
被动型抗菌面料本身不含抗菌剂,但表面构造具有“莲叶效应”,即通过特殊整理(如等离子体)所赋予的拒水、拒油、拒污的抗粘附效应,对微生物的生活条件能产生负面影响,因而发挥出抑制有害微生物生长的作用。
$ y$ T% [5 \( G* v主动型抗菌面料含有抗菌剂,其抗菌活性能够主动作用于微生物的细胞内部或外部,使微生物的生长受到抑制或杀灭。
* T1 t2 F" K% n& { g/ v6 j4 W5 e
主流的抗菌处理方式有哪些?
( Y" C0 Q Y9 c3 R 有两种。一种是采用后处理技术的传统抗菌面料,即通过面料后续定型工艺将抗菌剂加到面料上去。后处理的工艺相对简单,根据客户的具体要求进行控制,是市场上应用最多的一种。这类面料随着服装水洗次数的增加抗菌效果会大幅下降,以至于不能起到抗菌的效果。% R2 |6 n. |; I6 c' G; g& T9 u
另一种是内置的银离子抗菌面料,采用纺丝级抗菌技术把抗菌剂直接合成到化学纤维里。这类面料经国家权威部门检测,能达到国家标准GB/T20944.3-2008《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的要求,其抗菌、杀菌、抑菌效果持久,对人体安全无害,具有优良的抗菌效果。
- p! u o+ \- n# g
我国关于面料抗菌性能的检测标准有哪些?
- b9 j6 X, ]+ ` 抗菌面料有一个特殊的质量检测指标,即抗菌性能。抗菌性能测试所涉及的标准有:GB/T 20944《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FZ/T73023-2006《抗菌针织品》、GB/T 15979—2002《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附录B、ISO20743—2013《纺织品抗菌活性的测定》、JIS L 1902:2008《纺织品抗菌性能试验方法抗菌效果》等。其中前2个标准是国内比较常用的测试标准,相对于其他标准,这两项标准在试验菌种、洗涤剂、洗涤方法、空白对照样及抗菌效果的判定等方面都有详细说明。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时间:20190402;链接:http://www.cqn.com.cn/xfzn/content/2019-03/21/content_6919228.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