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4-10-11 09:10 |
---|
签到天数: 26 天 [LV.4]偶尔看看III
|
一些企业为了能够顺利申请产品质量证书,往往要求第三方检测机构在下单之后一两天内就出具检测报告。在这么短的情况下,第三方检测机构要么选择不做,要么出具假报告。为了维护客户关系、争取到客户,多数第三方检测机构会选择直接撰写报告。
4 i5 P9 E! c( A" V 对于第三方检测机构来说,目前的监督机制很难满足整个行业的发展。
$ G2 P6 x3 v; i9 c! s) y* Y 在一些小型第三方检测机构中,这样作弊的情况几乎成了潜规则。
: j* m/ r) L, b* U% ^ H* [ 近日,蒙牛黄曲霉毒素M1事件将产品质量检测推到公众眼前。相关新闻报道称,由于眉山工厂原奶质检员工作中出现重大失误,导致这一批次原奶中超标的黄曲霉毒素未能检出。因此,蒙牛公司的自检程序遭到了强烈质疑。0 O7 [0 F: ?: X; l. x! I
去年,地沟油回流餐桌的新闻报道层出不穷。然而,由于检测的复杂性,目前针对地沟油的检测方法仍然空缺。有关检测、研究机构正在积极向国家推荐自己的地沟油快速检测方案。
" ~" s) l. e4 A' y' {3 q% ~ 2008年3月,三鹿问题奶粉事件浮出水面。随后,河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对三鹿集团所产的16批次婴幼儿系列奶粉进行检测,结果有15个批次检出三聚氰胺。
3 D. A+ ^) v7 s 2009年11月9日,海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的送检检测报告显示,农夫山泉、统一企业和广东香大食品等五款产品不合格。其中,农夫山泉砷超标。7 L9 F0 W0 b0 M( Y! z
很快,复检结果显示产品含砷量不超标。事故调查组声明,检测设备老化失灵和人员操作不当导致初检结果有误。
; L6 D8 e% m/ m! \/ C7 Y+ g 近年来,以公正、权威为目标的第三方检测越来越多地进入公众视野,左右着种种公共安全事件的进展。据记者调查,国内第三方检测由于监督力度不足与市场不规范,乱象频生,行业仍在艰难前行。 W1 v0 Y# K. N
无序竞争:说好的诚信呢?
& L% J. b4 t" Y1 H 国内一家权威检测机构负责人张勇(化名)向《中国科学报》记者透露,在食品、消费品领域的检测中,一些第三方检测机构为了盈利,不惜违背诚信、违规操作。
% x5 @1 @# l- G1 F7 J! i. A% p+ ] 由于一些企业在申请质量证书时需要提交产品质量检测报告,在时间紧张的情况下往往要求第三方检测机构在下单之后一两天内就出具检测报告。5 V! r- c" j7 ?# F3 b7 |1 t
“有些指标根本没办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出结果,第三方机构要么选择不做,要么出具假报告以保证企业能顺利申请到证书。”张勇指出,为了维护客户关系、争取到客户,多数第三方检测机构会选择直接撰写报告。" Y; Z; B3 T/ e3 m
“实验都没做,怎么能出报告呢?”对此,他有些痛心。然而,在一些小型第三方检测机构中,这样作弊的情况几乎成了潜规则。
5 s6 |) s2 i# T6 ^& [+ Q 同样,建筑检测领域也面临相同的困境。中冶建筑研究总院建筑工程检测中心、冶金工业工程质量监督总站检测中心主任助理吴双九对《中国科学报》表示,该领域检测机构门槛较低,企业只需80万元的注册资金便有资格开展业务。
& {& \8 |0 I. p; @( Y( ^9 n “这些检测机构竞争的核心并不在能力上,而在于如何为客户提供‘合格’的报告,价钱很低。”他说。* S E* j. L! }9 j" k) P- V T
毋庸置疑,这对于相对正规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而言,目前的行业乱象造成了不公平竞争。这最终会让正规第三方检测机构失掉很多市场份额,并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 B7 J1 \, e' G9 _7 z: k 而一家大型综合性第三方检测机构负责人李杨(化名)称:“强调公信力也并非完全出于诚信,更多的还是以盈利为目的。对民营检测机构而言,造假节省下来的成本远比风险小得多。”. Q0 s1 X3 N5 F, c
打个比方,帮助客户“造假”也许只会为公司节省最多20%的成本。一旦因为检测造假出现问题,带来的损失则多半会让公司因为丧失公信力而倒闭。“企业要想不断壮大,获取长期的盈利,检测机构必须选择遵守诚信。”李杨强调说。7 H6 A: V+ E- u0 M* b5 Z
在李杨看来,大型企业可以选择放弃可能威胁公信力的客户要求,但有时,诚信和良好的市场秩序也分不开。; ?( m0 i3 N- @" a
比如,企业在各方监督下,无法再通过假报告、假证书获得长期利益,企业自身便会要求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准确的检测报告。这样,第三方检测才能真正起到公正、权威的作用。' e2 Q' U) v. ?! M
缺少监督:有妈的孩子像根草?* l4 a1 B0 r4 @
记者走访检测行业几家权威机构时发现,国内第三方检测机构的队伍远比想象中的庞大。然而,对这一领域的监督力度却与之发展的脚步不匹配。
6 E' a1 ~" X9 i$ K/ @ 目前,在技术上,第三方实验室首先需经过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认监委)颁发的CNAS认可。而行政上则需通过国家质检总局颁发CMA认证。
6 Y% {2 z/ D* w! z/ } 在进行具体行业检测业务时,还需经过其行业主管部门的授权。例如,建筑行业检测需通过建设部授权,环境行业检测则需通过环保部授权。
- x7 ^+ }' `1 M5 d/ k 然而,张勇发现,尽管有如此众多的部门对实验室进行技术和行政上的授权,对第三方的监督却如同“纸老虎”。+ m2 G4 R& c+ h
“在技术上,目前的监督机制很难满足整个行业的发展。”张勇认为。 n* B; W( S4 Q' V# \7 z
在实验室水平和能力上,最重要的一个技术指标就是保证样品值的准确性。多位业内人士称,此次蒙牛事件的核心则在于其自有实验室由于种种原因没能检测出黄曲霉毒素,排除管理问题,实验室在技术上需承担一定的责任。
; V8 [0 s. t- N% B, q2 P& h 一度闹得沸沸扬扬的海口农夫山泉事件也是由于技术水平问题所导致。2009年11月,海口工商局在抽样检查中发现,农夫山泉中砷含量超标。经过核实发现,抽查样品中的砷含量并没有超标。正是检测机构技术上的失误给企业带来了巨大损失。- d) |5 v \3 ?9 ?; b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陈成仁曾在一次报告中介绍,实验室间的比对和能力验证是一个较好的办法。比对由国家标准实验室或一个已认可的实验室对某一样品出具参考值,并据此对各个参加实验室的测量结果进行评定。
' c: u5 T% w# i: U- n3 y+ r 张勇向记者描述,自己负责的实验室每年至少参加20次比对,他很少在参加比对时看到固定的同行。“大部分实验室从不参加比对。”3 O# G6 ^, {( a3 Y6 T* L
同时,尽管颁发认证认可的政府部门对第三方检测机构定期进行检查,但一名业内人士向记者坦白,“作弊之风盛行”。( N( R8 Z9 v+ r; ?
“现在的考核水分很大,检查团来实验室前,所有的准备都做好了。”一家民营第三方检测机构业务员向《中国科学报》记者透露,“等于考试作弊,无论怎么考都是满分。”1 _5 ]' L H5 M, N- }# S) B! d! L O
2008年,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后,三聚氰胺进入国家检测标准中。众多第三方开始着手准备申请检测三聚氰胺的执照。然而,它们中的一些正是通过“作弊”通过了检查并获得了执照。! x5 P. I5 c- e; U( \
随后,国家质监局发布标准样品进行进一步认证时却发现,真正靠能力和水平通过检测的第三方寥寥无几。# T" j, Z$ y0 r5 N% E' \
对此,记者试图与相关管理部门取得联系,但未获回复。7 g; E" [! p1 _" e3 b0 \ j# j/ G3 U
此外,有助于形成互相监督的行业间组织在这个领域极度缺乏。2009年,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开始每年举办一届“中国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发展论坛”,旨在促进我国第三方检测实验室的发展,加强第三方实验室间的相互了解与沟通。3 |5 V$ R" ^( i9 x. T6 J
但据记者了解,除此之外,第三方行业还没有形成其他行业间组织或者行业沟通平台。9 q! Z7 S0 A5 d& Z
先天不足:国际大牌的手下败将
" i1 W$ x% I7 V; y, a 据统计,目前我国已获得资质认定的第三方实验室数量达22000家左右,分布于全国所有的省(市 、区),涉及不同行业和领域,从国家级到县级,既有独立法人也有委托法人,既有国有也有合资和股份制实验室。
+ M; M4 s Q( ?6 n 然而,对比国外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发展历史,国内第三方检测机构就显得有些先天不足了。7 F/ D: g( T* ]2 y
15世纪中期,随着欧美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了保证产品品质,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形式开始出现。进入19世纪后,逐渐成熟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普遍介入商品检测,形成具有中立性和公信力的行业,并成为一种自觉的商业行为。2 R$ ~ X/ k1 V5 `2 ^
1989年,英国天祥认证集团(Intertek)成为第一家进入中国检测市场的外资检测机构。目前,包括法国BV、德国TUV、瑞士SGS、美国UL等世界知名检测机构已在我国扎营布阵,这使得本就刚刚起步的国内第三方检测行业面临新的竞争。) u" l# Q2 D; p: p/ h/ f
据了解,外资检测机构已占据我国检测市场份额的35%以上,而民营检测机构的市场份额则只有10%。
5 K. e' v) o5 g$ Q+ T 有专家认为,我国第三方检测行业起步晚,正处于发展初期,凸显出来的问题有其时代背景。% B7 L6 K7 O+ E! n: |
李杨所在的公司主要面向国际市场。他深深感到,国际市场从检测机构、企业到政府部门,都处于互相监督和自我约束的良性发展中。
* D" k; w4 A! s$ v+ x4 b, C 例如,相对于国内烦琐却收效见微的认证认可和检查程序,国外第三方检测机构往往只需受到用户的首肯,便能顺利开展业务。但是,要获得用户的首肯,则需要积累大量的成功案例以证明其检测能力和公信力。
$ Q( \% ^4 P1 f* o- A7 z “这不仅仅是某个环节的差别,而是整个市场成熟度的差别。”李杨评价。6 P$ Q0 c4 Y2 s
张勇则认为,国外优秀第三方检测机构的优势主要集中在其品牌上,并在进出口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 C' n" ]/ L# M, \6 p3 d
“在纺织品进出口行业,国外买家通常会认某一家检测机构的报告。”他说,“企业为了卖产品,会自愿选择买家认可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检测报告。”
# R3 u( \; _/ m$ z: G8 ? 这样一来,诸如SGS、天翔、欧陆分析等世界知名的跨国第三方检测机构就在国内市场竞争中占优。而入驻本土的外资公司也同样会将国际第三方检测机构作为首选。
$ J/ b6 l: U9 Q) i% X v. ^ 对于技术水平,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则一致表示,国内第三方检测技术已经充分达到国际水平。如对于食品检验,精确到10-9量级已经足够。而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分析仪器则已经能精确到10-15。
' [% X' v8 P" ~ 未来发展:“朝阳”如何放光芒
: ^' K9 J3 E* C) i/ m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尽管第三方检测行业面临严峻的考验,但多名业内人士仍对该行业抱有极大的希望。他们认为,第三方检测是一个朝阳产业,而该行业目前呈现百花齐放的现状,属于一种正常现象。
, H: ]) Q3 ?- X W" M4 N5 q 而在讨论朝阳产业如何才能放光芒时,从业者则表示,只有市场大环境的进步才能从根本上推进整个行业的发展。
; g; \$ W; G- w+ s* b' \ 例如在监督方面,针对目前认证认可出现的问题,管理部门应当鼓励实验室多参加比对,甚至组织强制性的比对验证,以此保证第三方技术水平。! D1 m: [+ E7 G: S, ]! M# H, b
同时,定期抽查“常态化”也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工商局在商家不知情的情况下派人去超市买回待检产品进行检查,那么,认监委也可以在检测机构不知情的情况下委托其他单位送检样品、查询仪器记录。”张勇说。
: n" k1 H, x* z 在管理方面,吴双九认为,建筑和食品、消费品、医疗等行业一样,都关乎民生。而如果仅靠市场调节,现有问题会日趋严重。因此,第三方应当更多地在政府的管理下规范检测环节。. P6 j f) d9 w3 S1 J
另外,完善法律体系、加大处罚力度则是另一项重要的手段。“一旦发现违规行为,应当立即吊销执照。”张勇表示,市场法律体系的完善有助于第三方行业的发展。
4 S* L0 u% ^# } 在国外,产品上市后出现问题,消费者能通过法律诉讼获得赔偿。“如果一名消费者胜诉获赔100块钱,同样的产品再被起诉时,则不需要再经过法庭调查,可直接按照第一次的判决结果执行。”李杨说,“如果有1万件产品,生产企业就要赔偿100万元。”
9 \) M( b6 A1 \7 m' ?# @) C 对生产企业的大力度处罚促使它们需要真实可靠的第三方检测。而第三方检测机构一旦出具错误或者虚假的报告,则将被客户摈弃,可谓“灭顶之灾”。
) a( h" U2 m9 ?9 `+ h 可以说,国外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成为企业市场准入的一块奠基石,检验结果对于制造商来说是市场竞争的指明灯。0 j" {9 b5 ^3 A/ z: `2 ]4 i
但是,我国的商品却仍沿袭强制化检测,企业也多处于被动状态。* y) w- y; K$ o( @! c* N1 d
张勇介绍,中国的企业大部分都是以自检为主,以第三方为辅。首先,企业自检能够保证时间节点;其次,异常的结果也不必担心泄密,单位内部还可以想办法协调。) A. n! A7 j0 A; j% ~
他认为,随着市场竞争透明度和公众关注度的增加,应当鼓励企业主动选择第三方检测。“这不仅是国际先进经验的借鉴,也将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张勇称。: w7 ~2 O9 b1 T2 E
来源:中国科学报3 @6 H8 v) ? y3 f! `3 F {& U- {/ 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