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纤维素纤维和棉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分析方法个人见解
再生纤维素纤维和棉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分析方法个人见解GB/T2910.6-2009《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方法第6部分粘胶纤维某些铜氨纤维\莫代尔纤维或莱赛尔纤维与棉的混合物(甲酸氯化锌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因为温度、试剂的浓度、溶解的时间、样品本身的后处理及染色性能、试验人员对标准的理解能力等因素,使得试验中出现难过滤、试验结果不稳定等。其实只要严格按照标准,控制好温度和溶解时间优化过滤方法能获得稳定准确的试验结果。
温度,采用70度的温度,因为40度溶解时间太长,容易造成过滤困难,用温度计稳定在70度,标准规定偏差2度,我们操作中控制偏差越小越好。
溶解时间粘胶纤维和莫代纤维尔严格控制20分钟,莱赛尔纤维的时间要根据实际溶解情况大于或者等于20分钟,另备一份纯的莱赛尔纤维和试验样品同时放进水浴锅内,20分钟时观察纯莱赛尔纤维的溶解情况,如果全部溶解,试验样品可以开始过滤,如果纯莱赛尔纤维还没有完全溶解再观察等全部溶解再过滤试验样品。纯莱赛尔纤维在25分钟左右会全部溶解的。
过滤的方法比较重要,过滤的速度要快,试样的冲洗第一遍甲酸氯化锌法一定要70度(最好两个人同时协作提高过滤的速度),将试样用镊子从砂芯坩埚中快速转移到同一个溶解瓶中,因为砂芯坩埚不好振荡冲洗,胶性的物质难冲洗掉。快速过滤到同一个砂芯坩埚中,第二遍70度的二级水或者三级水冲洗,也是用镊子从砂芯坩埚中快速转移到同一个溶解瓶中振荡冲洗,用同一个砂芯坩埚过滤,随后用水多次冲洗砂芯坩埚。
试验的重复性,如果两个试样偏差大于2%则重新进行第二次第三次试验,按同样的方法同样的试验条件直到试验结果稳定。
粘胶纤维某些铜氨纤维\莫代尔纤维或莱赛尔纤维与棉的混合物不要用物理方法,因为棉和再生纤维素纤维是非圆形横截面(莱赛尔横截面接近圆形),用物理方法测量的纤维直径是纤维的投影宽度不是纤维的真实直径。只有圆形截面纤维投影宽度和真实直径一致。用普通纤维细度仪和投影显微镜测量纤维横截面很困难,准确度不高.只有当无法使用化学溶解时才能用物理方法,物理方法先要进行大量的比对试验,用纯棉和纯再生纤维素纤维混纺,用物理法测定的含量和混纺的真实的含量进行比对,用回归法找出他们的修正系数.再生纤维素纤维是化学纤维,每一个产品纤维的投影直径是不同的,不同投影直径的纤维要制定不同的修正系数.
以上只是个人见解,有不正确的地方请同行提出批评和指导. 支持一下,呵呵! 标准规定溶解时间是20分钟,如果超过20分钟算非标准的法了,实验室使用非标准方法时一定要用纯的棉纤维进行质量损失系数验证,用反复验证的质量损失系数。
白色莱赛尔散纤维三分钟之内都能溶解。细纱线五分钟内能溶解,深色的粗纱线如果不用渗透剂处理溶解时间大于20分钟需要制定棉的质量损失系数,用渗透剂预处理后完全可以在20分钟内溶解也需要验证质量损失系数。
回复 3# xtsister 的帖子
标准规定溶解时间是20分钟,如果超过20分钟算非标准的法了,这种说法对不对呢? 我们都是用22-25分钟,这样才能溶解的完,20分钟有使溶解不完的,个人实际经验。 我也感觉20分钟溶解的不够彻底,特别是有些染色面料。回复 4# WULIN321 的帖子
跟标准中内容不一致,当然是属于非标方法了非标方法另外是需要确认的 70度溶解粘纤是非标准方法,目前大多数数检测机构都在使用。
本人2010年12月和2011年元月份做了很多比对试验,同一棉和粘纤混纺产品用70度温度和40度温度,两者试验结果有的相差10%,70度时有的棉开始化学降解,纤维变短变碎。
纯棉贴衬织物40度和70度没有什么变化,我们日常的纺织产品并非纯棉贴衬织物,棉纤维在整理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性能和贴衬不一样。
我用70度的甲酸氯化锌溶解纯棉色纱(织物有一定含量的非纤维物质,纯棉色纱非纤维物质含量很少)某纯棉纱线重量损失了15%。
从2011年开始我们实验室不再使用70度溶解粘纤了,全部使用40度的温度溶解粘纤。试验时间虽然长一点,数据准确可靠,重复试验结果一致。
我也呼吁书检测同行们严格按照国标使用40度的温度溶解粘纤维。 问下楼主,你们在做莱赛尔与棉混纺时,有没有个别情况,无论如何溶解最终都很难抽虑(呈糊状),这种情况咱们是怎么解决的? 我碰到过一次棉和莱塞尔混纺产品用甲酸氯化锌溶解呈糊状无法过滤,这是属于棉已经化学降解了,随后我用浓盐酸溶解,另外做了棉的质量损失系数,虽然能过滤溶解,但是我能从显微镜观察出盐酸溶解出来的莱赛尔含量偏高,棉化学降解了,我用的是没有化学降解的棉做的质量损失系数,
化学降解的棉不适合GB/T2910.7-2009 后来我用物理法解决的,因为棉不是圆形的,不能直接用细度仪器测量的直径.我另外做棉纤维细度仪测量直径和真实直径的修正系数. 这个标准很难做得准确 现在的标准做的不是很细致,很严谨,有些实验完全按照标准做,你的实验结果不是很理想,还是要看实际操作的经验。标准只是我们做实验的一个参照而已。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