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5-2-7 10:31 |
---|
签到天数: 27 天 [LV.4]偶尔看看III
|

楼主 |
发表于 2008-11-22 21: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3 抗菌性能评价方法的选择
; S' B9 \+ D" P, ^4 b7 K 有关纺织品抗菌性能评价方法的研究,国外已开展了多年,并陆续建立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相对稳定的、可在多个实验室重复进行的测定方法。具体见表l 和表2。
; e0 _, B2 K6 L% Y. M5 D; T* E! N- I& E
这些方法中大多数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各种方法的测定结果之间没有严格的可比性。而且各自的优缺点十分明显,以下是对几种常用抗茵测试方法的介绍:2 B* ^9 ?& e5 m Q7 J3 D- }( b
0 w. q" J" }& Q y# \ ?3·l AATCC-90 试验法1 J! R: |2 G1 @$ D$ y4 h! z
2 A. |7 G& C: c- {' q7 x6 Q, d6 X' V 又称晕圈试验法,是用于抗菌剂筛选的抗菌效力快速定性方法,原理是:在琼脂培养基上接种试验菌,再紧贴试样,于37℃下培养24h 后,用放大镜观察菌类繁殖情况和试样周围无菌区的晕圈大小,与对照样的试验情况比较。此法一次能处理大量的试样,操作较简单,时间短。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虽然规定了在一定时间内培养试验菌液,但是菌浓表l 抗细菌效力测定方法[10]却没有明确的规定。另外,阻止带的宽度代表的是扩散性和抗菌效力,对于与标准织物比较是有意义的,但不能作为抗菌活力的定量评定[11]。, x+ H: b j; L! @: N- E
* j" Z0 J$ E9 n8 c ; b- w& {% S* L. E: T, v0 B
表2 抗霉菌效力测定方法[10], D- R Q+ z/ ^' b/ ]4 s4 O" q
- d- a/ p# T' W9 E3 d5 B# x; ]
# o6 D: ^/ b3 _8 W* S" c* I4 H d
5 R& @$ j% k9 O AATCC-90 试验法改良之一(喷雾法)是在培养后的试样喷洒一定量TNT 试剂,肉眼观察试样上菌的生长情况。其发色原理为TNT 试剂因试验菌的琥珀酸脱氢酶的作用被还原,生成不溶红色色素而显红色,从而达到判定抗菌性的目的。该种方法的优点就是无论试样是否有抑菌圈形成,只要平板上有细菌生长,就会显出红色[12]。
8 k1 B* z! D' c9 q* s3 d! a5 } d. J! m2 r2 k
AATCC-90 试验法改良之二(比色法)是在培养后试样上的菌洗出液中加入一定量的TNT 试剂使发色,l5min 后用分光光度计测定525nm 处的吸光度,来求出活菌个数。但是以上两方法不适用于无琥珀酸脱氢酶的试验菌。
7 W/ V8 W3 u1 m* u7 z5 d8 L3 e: {+ I1 B4 j0 v t
3·2 AATCC-l00 试验法
% ]5 _8 o6 ?# i2 ? AATCC-l00 是一种容量定量分析方法,适用于抗菌纺织品抗菌率的评价。
6 P1 I" X) G3 m# y* B; l0 |6 ^5 e! i9 b' a% \
该法于1961年由AATCC委员会提出,1965,1981,1988,1993 年作了修订。是目前国外使用较广泛的抗菌性测试法之一。
2 k8 a4 @2 v! C( j- q
2 s7 B0 T1 [, y5 X6 j4 n. w 该法原理为:在待测试样和对照试样上接种测试菌,分别加入一定量中和液,强烈振荡将菌洗出,以稀释平板法测洗脱液中的菌浓,与对照样相比计算织物上细菌减少的百分率。此法的缺点是一次试验的检体不能太多,且花费时间较长;对于非溶出型试样,不能进行抗菌性能评价;没有详细规定中和溶液的成份;而且菌液中营养过于丰富,与实际穿着条件相差太大;容器太大,不易操作[13]。, ]$ g/ P( Q4 ]; T2 s
; R3 m, P! p2 [' ~! p& ^5 d
在吸收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大量的实验,对其加以改进,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定量测试方法体系,可以满足不同抗菌纺织品抗菌性能测试的需要。即改良AATCC-l00,要点如下:
3 f3 \2 _% ^5 P( D
( z. _$ g( w( p7 V 将AATCC-l00法的试样由直径为4.8cm的圆形 改为边长约1.8cm 的正方形,将其放入3OmL或50mL 带盖锥形瓶。用0.85%冰冷生理盐水(0-4℃)代替AATCC肉汤稀释接种菌。将菌种从约l08-1O9cfu/mL 稀释到l×lO5-2×lO5cfu/mL,制成接种菌液。用20mL,0.85%冰冷生理盐水代替中和剂洗涤试样[14]。
0 e" F' p& E' D) a4 K
1 x, [- y' g3 U; R9 i' N/ n 用下式计算试样的抑菌活性和杀菌活性:
" o: l' H' u$ y3 R( J l8h后空白对照样活菌数―l8h后试样活菌数' t5 f% W2 M% e/ A
抑菌率 = -----------------------------------------------------------×100%
- o( G3 }% q& \# e! |8 n- |1 S l8h后空白对照样活菌数
$ V. C' Q% k7 L$ k. t t- Y ‘0’时空白对照样活菌数一l8h后试样活菌数- P4 g5 O/ ~9 h6 ~. K
杀菌率 = ----------------------------------------------------------- ×100%
: s/ G# c2 ]: F* O+ t& o ‘0’时空白对照样活菌数- O% ^* B: h9 q# d
该种方法无论对于溶出型试样,还是非溶出型试样,都能进行抗菌测试,而且培养基的养分适合织物的使用条件[12]。
5 i; c$ v6 v# D4 j2 P3 M
( I# X; ^0 O4 l+ {4 ^3 |4 L3·3 振荡瓶法 a5 [9 m2 [' Q2 Y# G/ A# l% ]
振荡瓶法即Shake Flask 法,是美国道康宁公司为克服AATCC-l00 法的缺点而开发的可评价非溶出型纤维制品抗菌性能的一种方法。此法为增强试样与菌的接触,将样品投入盛有磷酸盐缓冲液的有塞三角瓶中,移入菌液后在一定条件下强烈振荡lh,取lmL 试验液,置于培养基上使细菌繁殖一定时间,检查菌落数与空白样品比较,计算细菌减少率[15]。
( H6 C0 h9 Z/ l4 p: r5 u6 X; R; z+ m4 B7 D7 |2 |2 F Y
该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适用于大多数试样,像粉末状、有毛或羽的衣服、凸凹不平的织物等都能使用,即使是水溶液中非溶出型的试样也能评价其抗菌性能[16]。缺点是稀释液缺少微生物增殖所需用的养分,不符合穿着条件;培养时间短,试验菌几乎不能增殖,与日常穿衣时间相差太大;另外振荡温度为25℃,并非最佳培养温度[15]。5 y0 N! R; v) u# }
! `1 C% B6 }' N5 O 振荡瓶法对亲水性的织物测试结果较准确,虽然也能测试吸水性差的织物,但准确度不是很高。对完全不吸水的纤维,特别是纱线状物或粉状、块状物品,重现性不太理想,根据振荡烧瓶法的优点,对其进行改良,要点如下:将菌种从约l08-1O9cfu/mL 每次10 倍稀释到1.5×lO5~3.5×lO5cfu/mL,第一次稀释用AATCC肉汤,第二次开始直到最后一次稀释用磷酸盐缓冲液,制成接种菌液。另外,在作10 倍系列稀释时,用0.85%冰冷生理盐水代替牛肉汤[14]。, E7 @2 f7 a! x: B% v$ ]" V1 {: X7 R
) w* t: }3 S. q9 @2 t1 v9 M. m3·4 AATCC-307 ~9 [' \( @' S
AATCC-30 是对纺织材料抗霉菌和抗腐烂性能的评定。确定了纺织材料抵抗霉菌和耐腐烂的性能,以评定杀菌剂对纺织材料抗菌性能的有效性[18]。分为土埋法、琼脂平板法及湿度瓶法等儿种方法。 土埋法是指将样品(具有一定尺寸)埋在泥中一定时间后,测定样品的断裂强度。此法是用样品经土埋处理后所损失的断裂强度来表征其抗霉能力。
1 i0 I) Z2 f& _$ [9 l- X* T7 _' {
; O3 u7 a3 V$ w, t1 V, D5 v5 P 琼脂平板法就是用来评估织物抵抗这类细菌能力的。该法是将含有培养基的琼脂平板均匀滴上一定量的分散有曲霉菌孢子的水溶液,然后将经非离子润湿剂处理的样品圆片放置其上,并在样片上均匀滴加一定量的上述水溶液,在一定的温度下放置一段时间,最后观察样品上霉菌的生长情况。它是用样品圆片上的霉菌面积来进行表征的。
; W, i" M" t, Z& i- Y3 f; M/ P3 G
e- ^3 J7 p* n. N1 E" c 湿度瓶法是经过预处理的样品条悬挂置于一个有一定通风的、盛有一定量的分散有一定数目细菌袍子的水溶液的广口瓶中,在一定的温度下放置一段时间。此法也是用样品条上的霉菌面积进行表征[17]。
# I) b# f7 k9 k% U
7 ?1 X) f. E2 I3·5 AATCC-1478 `$ v- J2 p) V1 H. }
又称平行划线法,是对纺织品抗菌效力的半定量实验方法,可相对快速和方便地定性测试经抗菌整理的纺织材料的抗菌性能,可用来确定具有可扩散抗菌剂的纺织品的抗菌能力。替代了繁琐的 AATCC-l0O。AATCC-147 应用于纺织材料的抗菌整理的评定,是对纺织材料抗菌性能的半定量分析[18]。
# f7 k0 `7 N2 K
6 ]: M: l4 U H0 Y; e7 M AATCC-147 法是将一定量的培养液(内含一定数目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的抱子)滴加于盛有营养琼脂平板的培养皿中,使其在琼脂表面形成五条平行的条纹,然后将样品垂直放于这些培养液条纹上, 并轻轻挤压,使其与琼脂表面紧密接触,在一定的温度下放置一定时间。此法是用与样品接触的条纹周围的抑菌区的宽度来表征织物的抗菌能力[17]。
) G4 `! M9 l6 ^8 \" W* Z: H6 p0 {4 L9 n$ v# e. k
3·6 J1SZ911 抗霉性法5 u, Z( v6 D% r4 i
本方法是以试验菌能分解纤维素作为营养源为前提的。在抗菌防臭加工纤维制品中,对合成纤维进行抗菌试验时,需要进一步研究能在试验布上生长的细菌[19]。
! v4 {; k3 v B+ ]# t5 o5 ^6 r9 D
4 结语
& _: [2 d3 q: K8 i; x1 a; ~- X* b f- O* Z 从各种资料可以看出,不同单位采用的抗菌纺织品性能评价方法各不相同,抗菌性能表达方式也是多种多样,不能统一考量。而且每种抗菌性能的测试方法都不是万能的,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因而,应形成一套测试方法体系,对不同对象应采用不同的测试方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