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管理 发表于 2017-6-15 11:12:29

GB/T 31888在执行过程中有哪些问题?

本帖最后由 品质管理 于 2017-6-15 11:14 编辑


2015年6月30日,国家标准GB/T 31888—2015《中小学生校服》正式实施。该标准的实施给校服的生产和监管带来了指导性的意见。但是在执行和使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1、与GB/T 23328标准的差异
GB/T 31888标准在考核指标要求方面,例如耐水色牢度、耐汗渍色牢度、耐干摩擦色牢度、耐皂洗色牢度比原来的GB/T 23328—2009《机织学生服》合格品要求增加了半个级别,同时还增加了5个检验项目:①织物纤维成分及含量(规定了校服直接接触皮肤的棉纤维含 量标称值不低于35%);②接缝处纱线滑移;③填充物要求(防寒校服的填充物,应符合GB 18401的B类要求),以及GB/T 31888或GB/T 14272的要求;④配饰应符合GB/ T 18401的B类要求及GB 31701的锐利性要求,领带、领结和领花等宜采用容易解开的方式;⑤高可视警示性要求(如需要配置高可视警示性标志,应符合GB/T 28466的要求)。 GB/T 31888标准要求严格,如耐光汗色牢度、起毛起球等要求达到了欧洲标准,大大提高了中小学生校服的舒适性、安全性、实用性。

2、改进意见    校服直接接触皮肤的面料纤维成分问题
棉、毛、丝、麻 四种天然纤维都具有透气性好、吸湿性强的特点,而且羊毛、桑蚕丝服装的色泽远胜于棉织物服装。目前许多中高档的衣服,很多采用毛和聚酯、麻和聚酯、桑蚕丝和聚酯等不同比例混纺,如果用这些面料做学生服,实际上比65%的聚酯和35%的棉要好很多。
而GB/T 31888—2015只局限于接触皮肤部分织物含棉量不低于35%,限制使用毛、桑蚕丝、麻织物的服装面料,确实有点美中不足,不够科学严谨。
比如,苎麻与聚酯纤维混纺加工制作的“麻的确良”,具有挺爽的风格,如果对苎麻进行变性处理,变性后苎麻的纯纺或混纺的产品更具有优异的服用性能。但如果学生服的面料是用70麻和30聚酯混纺的,按照GB/T 31888《中小学生校服》检验,判定产品不合格,这样的结果用户是不认可的。
因此作者建议扩大校服面料的纤维选择余地。                                                          

标准中没有对缝制、规格偏差提出要求

GB/T 31888 《中小学生校服》技术要求中只有 “4.1号型”“4.2安全要求与内在质量”“4.3外观质量”。既没有类似GB/T 23328《机织学生服》的“3.9缝制要求”,也没有列出相关的检验方法。
因此作者认为GB/T 31888的技术要求基本上是中小学生服装面料标准要求,不是一个完整的服装标准。
作者建议增加“缝制要求”(例如GB/T 23328《机织学生服》中3.9“缝制”)、“规格尺寸允差”(例如GB/T 23328 中3.10“规格尺寸偏差要求”)以及 “整烫外观(例如 GB/T 23328中3.11“整烫外观”)的规定,对于针织类学生服,对应增加缝制、规格尺寸偏差、本身尺寸偏差等的相关规定。
来源:中国纤检杂志






187357517 发表于 2017-7-24 09:44:57

为了20威望下标准,到处踩一脚

qtbr100o 发表于 2018-6-26 01:05:06

赞同,不过也不奇怪,今后这类怪相估计还会不少,毕竟根子还在着。
另外勘误:警示性的标准是28468而非28466,见1/⑤高可视警示性要求

品质管理 发表于 2018-6-27 12:29:02

qtbr100o 发表于 2018-6-26 01:05
赞同,不过也不奇怪,今后这类怪相估计还会不少,毕竟根子还在着。
另外勘误:警示性的标准是28468而非284 ...

谢谢您的提醒,应该是笔误了,欢迎交流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GB/T 31888在执行过程中有哪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