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管理 发表于 2017-6-6 08:47:54

织物起毛起球的预防措施、影响因素、控制方法

一、织物起毛起球的预防措施:*
  起毛起球对织物的服用性能有较大影响,然而起毛起球的因素存在于从原料到生产各环节乃至日常穿着过程中,改善纺织品抗起毛起球性能可以说是一项系统工程,各工序都要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以提高最终产品的抗起球性能。9 T7 r) H5 m: }5 q% A! k: `) w
  选择原料时主要考虑原料中短绒含量,短绒含量的高低对织物起球影响较大。 对于易起球品种,要选择纤维长度长, 短绒少的 原料;对于与化纤混纺产品,选择直径粗的化纤比直径细的更有抗球效果。 当然选择直径粗的化纤制成面料,手感要比直径细的更硬挺一些,在实践中,要平衡好手感与起球的关系。
  在纺纱过程中,要从控制短绒量和减少毛羽方面出发, 科学 合理设置好工艺参数, 减少各道 产品中的短纤 维含量, 降低细纱毛羽量和缩短毛羽长度, 提 高纱线条干均匀度,减少粗节;也可以采用新 型纺纱技术, 获得结构紧密的纱线。
  在织物设计方面,要根据最终产品的风格和服用性能要求, 选择适当的织物组织、密度等参数。在染整加工过程中,根据产品风格特点并结合抗起毛起球等级要求,合理安排染整工艺。 穿着易起毛球的衣服时,内、外层尽量搭配光滑服装,以减少摩擦。 洗涤及干燥方式尽量按照服装上洗涤标签的要求进行。
  对于吸湿性差的化学纤维织物,或者穿着场合较干燥的,在纺纱时最好添加导电纤维。
  二、织物起球的程度取决于:
  1、产品的用料:
  低档原料,长度短、细度不匀、短毛率高,国毛、低支外毛等原料均属此列。
  2、织物结构:
  毛衫产品为针织品,其织物密度、线圈结构的紧密程度对毛衫的起毛起球也有影响,表面比较平整光洁的织物,如平针织物、罗纹织物的抗起毛起球性能要比表面不平伏的织物结构如胖花织物、抽条织物强。
  3、纺纱工艺控制:
  纺纱方式、纤维性质和纱的捻度决定了纤维伸出纱线表面的多少,低支羊毛纺制的产品,常看见纱线表面掺有一根根粗硬的腔毛,这种产品多易起球。, m* _4 \+ G: q{! v' X% s& F2 `
  4、洗涤方式和穿着:9 f: h$ i; m& g2 q+ S2 F
  毛衫的洗涤方式有时是起毛起球的重要原因,非注明“可机洗”的产品必须采用“小心手洗”方式进行洗涤,切不可为省事而投入洗衣机中一洗了事,因为在洗衣机的强力作用下,摩擦加剧,造成起毛起球。一般情况下,肘部、两肋处摩擦起球较为显著。. J8 @3 G! x; U# R- A
  三、织物起毛起球的影响影响因素:
  理论上有下列步骤导致起球:6 c:
  ①由于机械作用将纤维拉伸至织物表面,并形成茸毛;( z- w# H( Q( E- |( x9 N# [
  ②茸毛缠结成球,通过固着纤维和织物表面相连;. K2 u& O! D* Y- o$ n$ T4 l5 Q2 x. e* ^4 al
  ③在磨擦、洗涤、穿着和清洁过和程中,连续的机械作用使球脱落。
  任何短纤维都会起球,涤纶短纤的起球最为严重。这主要是由于涤纶的强力和抗曲性能高,使形成的球不易从纤维上脱落,而且涤纶的静电很容易吸附外来粒子产生起球。, @* _6 l- H; ~$ F. ^' l
  纤维长度和细度,低捻度,多毛和膨松的纱线,单根纱、织造类型,及所用的整理剂种类等,都会促使纤维起球。具体影响因素如下:5 o: w# J- g5 M
  1、如果形成的速度大于脱落的速度,球将堆积在表面。成球的速率与纱线中纤维的数量、长度、横截面、纱线念度、织物结构等有关。任何可使纤维滑向纱结表面的因素都可提高成球速率。
  2、短纤长度越长,起球越少。因为凸出在单位面积上的纤维末端较少,而且长的纤维也可以被更牢固地固定在纱线上。
  3、较粗纤维有刚性,不易起球。- ?2 C7 z4 K5 P4 \" r* ~6 S6 Z$ p
  4、横截面呈圆形且表面光洁可使纤维很容易滑移至织物表面,从而起球。不规则的横截面可降低起球趋势。/ l7 u4 I, Y- C* `
  5、低强度纤维可提高小球脱落速度。! F# ~) I) t- e, j8 H; V
  6、高卷曲可减少起球。1 V% `6
  7、支数越细,越不易起球。而涤/毛混纺织物例外,相比同混纺比织物,纱线越细,表面涤纶更多,则更易球。
  8、捻度高可使纱线更紧密,突出的纤维更少,降低了纤维的可移性,从而减少了起球。
  9、在混绲纺织物中,涤纶含量越高,则越容易起球。
  10、纱线毛羽少则不易起球。2 ^8 |0 g) R* ~6 _
  11、单股加捻纱线织物比双股纱线的易起球。6 n7 [- T3 ~( w6 P6 _4 G
  12、针织物由于暴露的纱线表面积大,比机织物易起球。
  13、相比斜纹织物,平纹织物由于交织数量多,交叉长度短,所以不易起球。
  14、含少量低级棉的轻薄织物比厚重织物易起球。* B5 b
0 k4 x/ }! T) F. p
  选择下列方法可控制起毛起球现象:1 m$ S) ?% b0 X4 j
  1、织物的选择6 ^0 |% K% {5 p" b( k; t, i% {# y( @
  选择在纱线和织物生产过程中不易起球的纤维。% sH- s; v( D3 I$ ^
  2.提高一次染色成功率. j+ z5 C0 t# s$ C
  缩短织物在机缸内的时间,可在染色工艺中加入浴中宝防止磨擦.
  3. 轻度缩绒法(主要用于羊毛织物).
  羊毛织物经轻度缩绒后,其毛纤维的根部在纱线内产生毡化,因此增强了纤维之间的摩擦系数,使纤维不易从从纱线中滑出,从而使羊毛衫起毛起球的现象得以减少.
  4、定型8 \% cS: z/ }, @2 yc. a0 y
  实践证明定型温度越高对抗起毛起球越有利,但温度越高手感越硬,对全涤及涤纶/纤维素纤维和涤纶/羊毛混纺织物采用适当的热定形,有利抗起毛起球效果的提高.) q9 D( K7 tl2 r" A
  5、烧毛或煎毛
  实践证明烧毛效果越好,织物抗起毛起球效果越好,但要防止过烧现象对染色造成困难, 煎去表面纤维突出的纤维也有利织物纤维末端减少,从而不易起毛起球。7 \' s1 w5 B" p+ y! ^
  7、碱减量或加强煮练
  对于涤纶和涤纶/纤维素纤维混纺织物,采用涤纶组分进行部分剥皮碱减量和T/C加强煮练实践证明可提高织物的抗起毛起球性能.
  8、 生物酶抛光' cz" H9 Z6 x5 Lu
  利用酶的水解和机械中水的冲击联手作用出去表面的绒毛及纤维末梢,使织物变的更清晰,色泽也变的漂亮,实践证明此种方法对降低起毛起球的效果是持久的,但要注意此法会对织物强力有一定损失及部分失重.对棉及涤纶/纤维素纤维混纺织物,采用纤维素酶;羊毛或涤纶/羊毛混纺织物采用合适的生物蛋白酶进行抛光处理。
  9、采用抗起毛起球剂整理
  抗起毛起球剂已发展经历几代,如丙烯酸酯共聚型,此类产品一般影响手感,如抗静电型,通过抗静电减少外来离子吸附,达到抗起毛起球的目的,只是提高级数有限,以上产品已逐步淘汰,新一代代表产品为有机硅酮树脂及聚氨酯,由于有机硅酮树脂存在破乳飘油粘辊等问题,对织物吸湿,色光有影响,应用受到限制,所以聚氨酯类抗起毛起球剂属首选产品.


暗夜君王 发表于 2017-7-31 13:35:05

感谢高手分享

五月 发表于 2018-7-4 06:01:24

感谢版主分享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织物起毛起球的预防措施、影响因素、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