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管理 发表于 2017-6-1 09:32:22

织物耐洗色牢度试验溶液配制问题研究

色牢度是指染色制品在使用或在染色的后加工过程中,染料(或颜料)在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下,保持原来色泽的能力(即不褪色、不变色的能力),它是衡量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
检测方法标准GB/T 3921—2008《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耐皂洗色牢度》在皂液配制上表述存在模糊点。不同的检测人员因对标准理解不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差异,进而影响到纺织品耐皂洗色牢度测定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为此笔者对皂液配制过程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皂液的配制
GB/T 3921—2008《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皂洗色牢度》中规定了肥皂的指标为:肥皂,含水率不超过5%,并需符合下列要求(以干质量计):游离碱(以Na2CO3计)≤0.3%,游离碱(以NaOH计)≤0.1%,总脂肪物≥850g/kg,制备肥皂混合脂肪酸冻点≤30℃,碘值≤50,肥皂应不含荧光增白剂。
笔者结合国标中给出的试验条件(见国标表2),及自身工作经验将各测试方法条件及其适用产品总结出了不同产品的试验条件,见表1。
1、溶解温度和时间
标准中特别提到:建议用搅拌器将肥皂充分地分散溶解在温度为(25±5)℃的三级水中,搅拌时间(10±1)min。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经验以及与同行的探讨发现,本条件下基本无法实现肥皂的溶解,皂液配制也就无法完成。因此本文进行了如下试验:保持25℃的温度因素不变,分别以10min、30min、1h、2h、4h作为搅拌时间搅拌溶解,静置30min观察液体状态,重复试验3次,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以看出,在25℃下,搅拌10min,肥皂片基本无变化,破碎量少,液体放置30分钟,有沉淀;30min试验,部分皂片破碎,放置有沉淀;1h试验,皂片破碎近一半,放置有沉淀;2h试验,液体浑浊,皂片颗粒状悬浮,放置有沉淀;4h试验,液体浑浊,皂片粉末均匀,放置有沉淀。不难看出,在25℃条件下,搅拌4h后,皂片仍为不溶悬浮物,此皂液不能使用。
2、试验温度溶解法
考虑到测试试验温度,笔者探索使用测试时的试验温度溶解肥皂片的方法配制皂液(即需要40℃的试验,采用40℃的温度进行溶解配制皂液),皂液的配制温度与使用温度相同,减少对皂液理化性能的影响。根据表1的测试方法条件,本文设计采用与试验温度相同的温度溶解肥皂片(重复试验3次),试验结果见表3。由表3可以看出,对于40℃的试验,采用40℃的温度溶解法,皂液配制需要87 min ~93 min;50℃溶解法,需要23 min ~24 min;采用60℃溶解肥皂,需要16min ~17min;采用95℃溶解肥皂,需要6min ~7min。
由于A法和B法(40℃和50℃)试验皂液不需要加入无水碳酸钠,所以考虑到效率问题,建议采用50℃溶解配制皂液;对于C、D、E法,建议采用60℃温度溶解配制皂液,此法中需要注意的是无水碳酸钠的加入,为防止意外偏离量的引入,采取皂片、无水碳酸钠分别溶解的方法,待温度降低后混匀定容或者等到皂片溶液温度降低后加入无水碳酸钠搅拌均匀并定容。此种方法解决了不溶问题,缩短了溶解时间,提高了效率。

二、结论
配制皂液作为纺织品耐皂洗色牢度检验的准备阶段,是保证检验工作准确性的前提,皂液配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试验结果的准确性。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及与同行探讨,指出标准中的不足,通过对温度和时间的控制,找到皂液配制的解决方案。


自在山水间 发表于 2017-6-5 15:39:43

学习了...配置过程还真没注意过温度的问题,以前配制为了省事都是60℃配制1-2L按比例浓缩的,60℃下预热几个小时完全溶解后再用水稀释至20L达到正常比例

墨丘利 发表于 2017-6-8 11:57:17

充分学习中,减少配制过程中出现的技术偏离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织物耐洗色牢度试验溶液配制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