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一点色彩知识
有时候走在大街上,看看两旁的建筑物,真感到建筑师们在涂鸭。所以找了几本色彩方面的书读了一下。下面是我读《建筑构成》王中军、毛开宁编一书中的色彩构成一章所做的笔记。
色彩构成
色彩是光进入人眼并传至大脑时开始生成的感觉,是光、物、眼、脑的综合产物。
色彩构成(interaction of color),又称为“色彩的相互作用”,研究人们知觉和心理原则的配色创造。
第一节建筑与色彩
我国的传统木结构建筑,它用色复杂、色彩鲜艳,并讲究等级制度。如宫殿建筑彩金色的屋顶,红色的墙柱,青绿色的屋檐,白色的台基,连建筑的彩画都分出等级画法。而民居只能以朴素的灰调为主。
建筑色彩与宗教:佛教信徒认为黄色和金色具有超然万物、万事皆空的内涵,黄色或金色屋顶的寺庙,黄色的僧袍,佛为“金身”。清真寺的圆顶和尖塔采用绿色材料装饰。大自然绿色较多,在设计中很少将建筑设计成绿色。
色彩在中国建筑中有很多象征意义。五行的代表色:金(黄色)、木(黑色)、水(青绿色)、火(朱色)、土(白色)。方位的代表色:南(红)、北(黑)、东(青)、西(白)表示。
色彩在现代工业建筑中:以红色表示危险,黄色表示警戒,绿色表示安全。还用简明的色彩来区分不同功能的管道。
第二节光与色
一.色彩的物理性
光是一种电磁震荡。其中波长在380nm-----780nm之间的光能够被人眼看到。
白色的日光由七种单色光混合而成:红、橙、黄、绿、青、蓝、紫;其中红、绿、蓝是三原色。
色彩分两种:光源色和物体色。发光物体发出的颜色叫光源色(太阳光、日光灯、电灯泡等);物体受光后才能被看见的颜色叫物体色。
物体对各色光都有吸收和反射现象,人们看到的物体色是反射光的颜色,其他大部分光色被物体吸收了,如各种波长的光子都反射出来的物体色是白色;而把各种波长的光子都吸收的物体色是黑色。
物体的色彩取决于物体表面特征和照射在物体上的光色两个重要因素。
在现实生活中,色彩的知觉不可能单独存在,物体上的颜色会受到周围的颜色或背景色的影响。
1.无彩系和有彩系
无色彩的黑、白、灰称为无彩系;
带红、黄、蓝等色彩的称谓彩色系。
2.色彩的三属性——色相、明度、纯度
色相(Hue),即色彩的相貌。决定色相的因素是光波波长。将色相按波长进行循环排列就形成了色相环。约翰内斯•伊顿的十二色相环。
明度(Vauce),指色彩的明暗程度。对光源色来说可以称为光度。对物体色来说,可以称为亮度、深浅度等。在白、黑色之存在一个系列的分为9级。明灰色与暗灰色。在彩色类中,黄色最明亮,紫色最暗。任何一个有彩色加入白色,其明度都会提高;加入黑色,其明度都会降低。
纯度(Chroma),指色彩的鲜、浊程度。也称为艳度、彩度、鲜度或饱和度。高纯度的色相加白、灰、黑以及其他色彩,将提高或降低色相的明度,同时也降低它的纯度。
二.色立体
孟塞尔色立体:以色彩三属性为基础,结合色彩心理学等因素制定。其中心轴为黑、白、灰系列11个等级。半径为纯度等级,圆周为色相顺位,构成一个色彩立体树。
奥斯瓦德色立体:从物理学的角度创立出来,其色环为二十四色,色立体中心轴为黑至白8个明度等级。
三.色彩混合
原色:不能用其他色混合而成的色彩。
色光三原色:红、绿、蓝。
色光三原色混合在一起是白色。
颜料三原色:红、黄、蓝。
颜料三原色混合在一起为黑色。
加色混全:色光的混合形式。混合后色光明度增加。
减色混合:颜料的混合形式。混合后颜色变暗灰。
中性混合:各种色点并置后,在一定的空间距离内,呈现视觉上的混合效果。
第三节色彩对比
色彩对比:两个以上有差别的色彩同时或相继出现的变化效果。
同时对比和连续对比。
色彩对比的内容包括:明度对比、色相对比、纯度对比、冷暖对比、面积对比等。
一.明度对比
明度对比三方面:明度标尺、明度三个基调及心理效应、明度9种调式。
1.明度标尺度
从黑到白11个渐次变化的明度阶段来衡定各种色相的明度值。
低明度基调、中明度基调、高明度基调。
2.明度基调及效应
低明度基调(0—3) ——沉静、厚重、迟钝、忧郁之感;
中明度基调(4—6) ——柔和、甜美、稳定之感;
高明度基调(7—10)——明亮、轻快、优雅、纯洁之感。
明度对比的强弱:长调、中调、短调三种:
长调(大于5级以上): 强烈、刺激
中调(3——5级): 明确、爽快
短调(3级以内): 含蓄、模糊
3.明度九种调式
将明度变化关系归纳为9种调式,每个调子中选用一个级调为主调另配两种明度色构成。
高长调——明快
高短调——轻柔
中长调——强壮
中短调——沉闷
低长调——威严
低短调——忧郁
中高短调——希望
中低短调——低沉
最长调——强烈
二.色相对比
色相对比的强弱以色相在色环上的位置同圆心的夹角角度来表示。单纯的色相对比只有在对比的色相之间,明度和纯度相同的情况下存在。
1.同类色对比
对比两色相隔距离在色相环所处角度为15º。弱对比。
2.邻近色对比
对比两色相隔距离在色相环所处的角度为45º的色彩对比。类似色相对比。
3.对比色对比
对比两色相隔距离在色相环所处角度为120º的色彩对比。反对色对比。红、黄、蓝三原色之间的对比。
4.互补色对比
对比两色相隔距离在色相环所处角度为180º的色彩对比。对比强烈而又和谐。
三.纯度对比
任一纯色与各种灰色或不同纯度的色彩相互搭配。强对比、中对比、弱对比。
主要以明度,色相对比在内的以纯度为主的对比,可构成极其丰富的色调,给人产生含蓄、柔和、耐人寻味的感觉。如果配色过分生硬、刺激、模糊或暗、灰、粉时,都应在纯度对比中查找原因。
四.冷暖对比
根据孟塞尔色环中的十个主要色相,由极暖到极冷分六个区域:
极暖色: 橙色
暖色: 红、黄
偏暖中性色: 红紫、黄绿
偏冷中性色: 紫、绿
冷色: 蓝紫、蓝绿
极冷色: 蓝色
色彩的冷暖感和纯度、明度有关。黑色比白色暖,而含有白色的明色比暗色冷。在高纯度色彩的影响下,物体色的冷暖感觉会得到加强,暖色会更暖,冷色会更冷;相反,纯度降低冷暖感觉则会减弱。
五.面积对比
面积对比是指各种色彩在画面构图中所占面积比例多少而引起的明度,色相、纯度、冷暖对比关系。
在运用色彩对比时,根据面积对比的特性,一般在大面积的色彩对比如建筑、室内天花板、墙壁、展板等多选用明度高,纯度低,色差小,对比弱的配色。使之感觉明快、和谐,久看不厌。
在中等面积色彩对比时,如家具、窗帘等多选择中纯度、中明度及中等程度的对比,能引起视觉长时间的兴趣。
对小面积的色彩对比,可选用纯度高、对比强的色彩。
第四节色彩调和
色彩调和: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色彩,有秩序、和谐地组织在一起,其色调呈现出平衡、协调、同一,使人心情愉悦的色彩搭配。
色彩调和的一般方法
1.同一调和构成——即增加共同因素,取得调和。
1)单色调和
2)同明度调和
3)同纯度调和
4)无彩系调和
5)同一色调和:即混入黑、白、灰,同一原色、同一色调和/或对比双方互混。
2.秩序调和
把对比强烈的色彩进行秩序的组合,可采用明度、纯度及色相的推移、色相冷暖推移等手法。
3.类似调和
4.比例调和
加强一方面积,达到主从关系调和法,点缀的方法调和,达到色彩对比与响应关系的调和。
第五节色彩的心理和生理效应
一.色彩的心理效应
1.色彩的冷暖感
2.色彩的空间感——色彩明度高的物体有膨胀感而深色物体有收缩感。
3.兴奋色与沉静色——由色相与纯度的因素来决定。
4.色彩的软硬感——主要取决于明度和纯度。
5.色彩的华丽与朴素——主要取决于色相、明度、纯度。
6.色彩与味觉
7.色彩的联想
二.色彩的生理效应
1.视觉的适应性
明暗适应、远近适应。新鲜感和第一印象。
2.视觉残象
又称视觉连续对比。
第一,一种色彩可以被先前所见色彩遗留在眼睛中的补色色调所增强。如在看了绿色之后再看红色。
第二,看了红色之后再看粉红色,粉红色可能被抵消。
第三,在看了蓝色之后再看黄绿色,会有一种预料不到的色彩变化。
3.视觉对色彩的膨胀与收缩感和前进与后退感
4.色彩的易见度(知觉度)
顶一个!基础知识普及专家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