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管理 发表于 2011-7-22 16:28:00

又现“质量门”

又现“质量门”2011年第7期《服装界》文/王玉宝来源:服装界


质量事件频发,到底是谁的问题?   “六·一”期间,广州市质监局对童装等儿童产品进行检测,其中,儿童服装合格率只有77.4%。
  这意味着,如果这些产品全都能卖出去,就会有22.6%的孩子会受到潜在的危害。
  儿童节期间,儿童服装、玩具等是热销产品。为切实掌握广州市生产企业产品的质量状况,正确引导消费,该局对婴儿纸尿裤、玩具、童车、儿童服装等四类儿童相关产品质量进行了监督抽查,经检验实物质量合格率分别为100%、100%、50%、77.4%。童车产品抽查两个批次,其中一款童车使用了厚度偏薄达不到标准要求的塑料包装袋,存在儿童误用时可能盖住口鼻造成窒息的危险性。
  儿童服装抽查了62批次,实物质量合格率分别比2010年、2009年提高了7.7%、31.9%,主要不合格项目是纤维成分含量、pH值等,未发现禁用偶氮染料及甲醛超标。近年来的抽查情况表明,经过广州市质监局强化质量监管,市儿童服装质量有了明显好转,但总体质量水平仍然不高。
  家居服(含睡衣、内衣等)和床上用品等两类纺织品分别抽查了50、24批次,实物质量合格率为76%、70.8%。家居服产品主要不合格项目为纤维成分含量、pH值等;床上用品主要不合格项目为pH值、耐摩擦色牢度、水洗尺寸变化率等。
  这让人联想起前不久ZARA深陷质量门的事件。
  4月10日,一则来自北京市消协与国家服装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天津)针对57种休闲裤的比对试验结果将ZARA推上了风口浪尖:纤维含量、色牢度等指标不合格,而这已经是ZARA自2009年8月以来,第七次因质量问题登上“黑榜”了。
  自2009年以来,北京市消协依法对飒拉商业(北京)公司经销的ZARA部分产品先后进行了三次服装产品比较试验,三次均被质检机构认定不合格,北京市消协为此先后三次对该公司进行告知,并将检测结果向社会公布,却始终未得到该公司明确的响应与表态。
  2009年12月21日,北京市消协委托中国商联会纺织皮毛质检中心进行了北京羽绒服市场比较试验,结果显示,来自ZARA的一款大衣,标称含50%羽绒,实测含绒量仅有40.5%。    2010年1月30日,北京消协针对53种羽绒服和一种外套大衣的比较试验结果显示,逾三成产品不合格,其中ZARA的一款标价999元的外套,标称填充物70%羽绒,实际含绒量仅51.1%。    2011年4月10日,由北京消协委托,国家服装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天津)对涉及北京、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深圳等九个省市54家企业生产或经销的57种休闲裤样品进行了检测,ZARA的一款休闲裤被检测出色牢度不合格,且耐酸汗渍、耐碱汗渍、耐湿摩擦3个项目不合格,另外,其吊牌标称含羊毛20%,实际含羊毛量仅10.6%。  
  检测结果发布后,ZARA保持了沉默应对,且没有对问题产品给出任何处理意见。4月21日,北京市消协致函飒拉商业(北京)公司,对其忽视产品质量、漠视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提出了公开批评,多家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针对消协的批评,ZARA所属INDITEX集团公关部终于发出声明,称ZARA服装符合所有中国相关健康及安全规定,所有化学检测表明均合格。其中对色牢度的检测,声明中认为,ZARA服装“符合众多检测类别中的最高级别服装标准”,仅有两项未达到最高标准,但仍达到了标准产品的质量。而产品实际成分虚标的问题,声明解释称,由于丙烯酸和纤维胶成分并没有标注在产品标签上,根据我国法规,此类纤维应以“其它纤维”标注。ZARA质量监控部门正对此作出修正。
  然而这份声明,并未就2009、2010年两次羽绒服质量问题作出任何响应,也未对休闲裤样品中羊毛含量、棉含量不实作出解释,至于问题产品如何处理,消费者退换货也未提及,并未道歉。     针对“ZARA的服装符合众多检测类别中的最高级别服装标准,仅有两项没有达到最高标准,但仍达到标准产品质量标准”的说法,国家服装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天津)高级工程师唐湘涛表示不认同。唐湘涛认为,服装质量分为优等品、一等品和合格品三类,不同等级相对应的标准不同,检测依据的数值也不同。“标明是一等品,就得按照一等品的标准进行检测,达不到一等品的所有要求和检测项目,就算达到合格品的标准,也是不合格产品”。
  北京市消协社会监督与消费指导部罗刚表示,ZARA方面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态度,这次声明没有谈及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实质问题,如采取什么措施解决质量问题,对购买了产品的消费者采取哪些补救措施等等。    向来我国出口到国外的服装必须通过严格的“标准”审核方可销售,而进入国内的很多国外品牌,是否符合中国的质量标准,却少有关注。
  对于本次的ZARA“质量门”,西班牙部分媒体也作了相应的报道。《阿贝塞报》以“低质量及造假之国批评西班牙企业标签”为副标题,认为ZARA开始在中国市场上遇到的这些问题,可能是为了破坏ZARA在中国的扩张计划;该条新闻还指责中国是制假大国,中国不仅仅是服装产品由于低劣的质量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受到揭发,还包括药品和食品。     在我们为中国服装在国内外市场上取得的成绩而欣喜的同时,也应重视穿在自己身上的服装安全问题,保护我们身为消费者的知情权与安全权。本土服装市场如果得到良好、健康的发展,想必对外贸出口的规范和中国消费市场的地位也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mikezhu2010 发表于 2011-10-9 17:21:00

还有更多的产品未抽测到吧,很多地摊货。

adminsj 发表于 2011-10-9 22:22:00

要是地摊货也检测的话......:O
大家说,会出现什么状况

fenghua 发表于 2011-10-9 22:32:00

本身就不值几个钱,货值没多少,就算测了不合格,能罚几个钱啊?
虽然大家知道,地摊货,能有多少合格的啊?
社会要和谐,要罚也找有钱的主
做地摊货生意的本来就不容易,给他们点活路吧,质量就先免谈啦

Dylanwang 发表于 2011-10-10 13:39:00

地摊货是没法检测,但是地摊货的源头呢?

adminsj 发表于 2011-10-10 14:37:00

有些是因为有质量问题才成为地摊货的

WULIN321 发表于 2011-10-11 10:54:00

原帖由 fenghua 于 2011-10-9 22:32:00 发表
本身就不值几个钱,货值没多少,就算测了不合格,能罚几个钱啊?
虽然大家知道,地摊货,能有多少合格的啊?
社会要和谐,要罚也找有钱的主
做地摊货生意的本来就不容易,给他们点活路吧,质量就先免谈啦
罚钱不是目的,最主要的的督促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自觉的提升产品质量。

Dylanwang 发表于 2011-10-11 13:16:00

现在国家都公开支持地摊儿了,关键是源头质量把关。年年各行各业各种抽检,各种不合格,问题出在哪?

后来人 发表于 2011-10-19 09:34:00

ZARA和中国检测机构没有弄好关系,公关不行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又现“质量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