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储存色牢度
1. 目的及适用范围此方法用于评定纺织品在长期储存过程中是否发生颜色转移。
此方法也可用于评定一些与染整相关的潜在的色转移问题。某些染料比其它染料可能更易于转移,并且一些化学整理方法以及后整理条件也会加速色转移。
2. 原理
将染色样品夹于预湿的多纤维贴衬和白色织物之间,置于汗渍色牢度测试仪中,在室温下放置48 h,干燥后评级。
3. 引用标准
AATCC 163: 2002耐储存色牢度
4. 设备及材料
4.1. AATCC汗渍色牢度测试仪
4.2. 聚乙烯塑料袋(大小足以装下汗渍色牢度测试仪)
4.3. No.10多纤维贴衬、
4.4. 白色织物,与测试样品含有相同纤维成分(或美国标准摩擦布)、
4.5. 蒸馏水
4.6. 烧杯,容量大于50ml
4.7. 湿海棉
4.8. AATCC沾色灰卡或AATCC彩色转移卡
5. 样品准备
测试样品大小5.7 * 5.7 cm
多纤维贴衬及白色织物大小5.7 * 5.7 cm
6. 试验程序
方法一:
i. 将多纤维贴衬织物及白色贴衬织物浸于24±3。C(75±5。F)蒸馏水中,使其含水率为100—110%,测试样品不能浸湿,防止其在测试前染料脱落。
ii. 将测试样品夹于预湿的多纤维贴衬及白色贴衬织物之间,组成组合试样。
iii. 将50ml蒸馏水和装有样品的汗渍色牢度测试仪装入聚乙烯塑料袋中,以保持较高的相对湿度。用绳子将袋口封住,在室温下放置48h 24±3。C(75±5。F)( 注意汗渍色牢度测试仪不能掉入盛水的容器内 )。
iv. 将试样取出,分离,在室温下干燥。
方法二:
加速测试法。其结果类似于前者。
将方法一准备好的组合试样放于汗渍色牢度测试仪,然后在38±1。C烘箱中放置4 h。
7. 评级
在样品干燥后,对多纤维贴衬及白色织物分别评级,并记录所采用的评级卡。5级最好,1级最差。
8. 报告
8.1报告白色织物的成分。
8.2若含水率不为100—110%,须记录其实际含水率。
8.3报告所采用的评级卡。
8.4记录多纤维贴衬每根纤维条及白色织物的沾色级别。
附录 1 原始报告格式:
Colour Fastness: Dye Transfer in Storage ;Fabric to Fabric
(AATCC 163: 2002)
Sample
Change in shade
Staining on multi-fiber stripe
Acetate/Triacetate
Cotton
Nylon
Polyester/Silk
Acrylic/Viscose
Wool/Viscose
Staining on Cotton
Staining on Cotton是否可改为Staining on____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