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羽绒微生物污染状况分析
文章来源:中国纤检羽毛羽绒微生物污染状况分析Analysis on the Condition of Feather and Down Contaminated by Microorganisms文/谭玉静,李彦(作者单位:上海市纤维检验所)
摘要:针对我国羽毛羽绒国家标准及欧盟羽绒检测标准中有关微生物指标的限量要求,结合实际检验过程,通过对来自生产企业送检及市场销售的羽毛羽绒及羽绒制品200批进行微生物含量检测,结果发现羽毛羽绒微生物污染比较严重,不合格率为24.5%,其中嗜温性需氧菌的不合格率为8.0%,粪链球菌的不合格率为6.0%,亚硫酸盐还原梭状芽孢杆菌的不合格率为22.5%,沙门氏菌未检出;亚硫酸还原梭状芽孢杆菌为羽毛羽绒主要污染菌,其在样品中主要以芽孢形式存在。
关键词:羽毛羽绒;微生物;亚硫酸盐还原梭状芽孢杆菌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羽绒及制品生产国、出口国和消费国,年产羽毛羽绒约20万吨,占世界产量的80%。以往国内外对羽绒制品的微生物指标并不重视,随着近年来在公共卫生领域各种人畜共患病例的不断出现,对产品的卫生安全要求也相应提高,动物源性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羽绒作为一种动物源性产品,随着禽流感的爆发,其卫生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欧洲标准化委员会在2001年分别制定了羽绒微生物的检验方法和嗜温性需氧菌、粪链球菌、亚硫酸还原梭状芽孢杆菌,沙门氏茵4种菌的限量要求。我国也在2002年修订羽绒服装国家标准时加入了微生物的检验方法和限量要求。微生物含量超标,会引发人体呼吸道、肠道疾病以及皮肤过敏、瘙痒等症状,危害人体身体健康。 本文主要针对来自生产企业送检及市场销售的羽毛羽绒及羽绒制品进行微生物检测,分析羽毛羽绒中微生物的污染状况以及主要污染菌,判断产品加工环境及卫生环境,能够对产品被细菌污染的程度作出正确的评价,为进一步通过实验找出消除和控制方法打基础,为国家标准的修订及规范企业提供检验依据,同时也为保护消费者权益起到积极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与材料
羽毛羽绒:来自生产企业送检及市场销售的羽毛羽绒及羽绒制品200批;
试剂:平板菌落计数培养基、Slantz-and-Bortley琼脂培养基、亚硫酸盐一多粘菌素琼脂、四硫磺酸盐增菌液、煌绿琼脂;革兰氏染液等购自北京路桥技术有限公司。厌氧培养袋,厌氧培养盒, 厌氧产气袋, 厌氧指示条均购自日本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公司。 1.2 仪器 电子天平、干热灭菌箱、高压蒸汽灭菌锅、培养箱等。
1.3 检验方法及判定标准
微生物检验方法参照中国国家标准GB/T 10288—2003《羽绒羽毛检验方法》、FZ/T 80001—2002《水洗羽毛羽绒试验方法》及SN/T 1071—2002《进出口食品中厌氧亚硫酸盐还原梭状芽孢杆菌检验方法》进行;判定标准参照中国国家标准GB/T17685—2003《羽绒羽毛》及FZ/T 81002—2002《水洗羽毛羽绒》进行。
2 结果与讨论
2.1 羽毛羽绒微生物检测结果
通过对来自生产企业送检及市场销售的羽毛羽绒及羽绒制品200批进行嗜温性需氧菌、粪链球菌、亚硫酸还原梭状芽孢杆菌,沙门氏茵4种菌的检测,结果见表1。
表1 羽毛羽绒微生物检测结果检测项目
限量要
求/(cfu/g)
细菌含量范围
/(cfu/g)
不合格数
量/批
不合格率
/%
嗜温性需氧菌
<1.0×106
0-1.8×108
16
8.0
粪链球菌
<1.0×102
0-1.3×103
12
6.0
亚硫酸还原梭状芽孢杆菌
<1.0×102
0-1.5×104
45
22.5
沙门氏菌
未检出/20g
未检出
0
0
200批样品微生物不合格率/%
24.5
由表1可见,在200批样品中,羽毛羽绒微生物状况令人堪忧,微生物指标不合格批数为49批,不合格率为24.5%。其中亚硫酸还原梭状芽孢杆菌是亚硫酸还原梭状芽孢杆菌为羽毛羽绒主要污染菌,其含量范围为0~1.5×104 cfu/g,不合格数量为45批,不合格率达22.5%;嗜温性需氧菌的含量范围为0~1.8×108 cfu/g,不合格数量为16批,不合格率为8.0%;粪链球菌的含量范围为0~1.3×103 cfu/g,不合格数量为12批,不合格率为6.0%;沙门氏菌在200批样品中未检出。
粪链球菌和沙门氏菌等致病微生物对外界的抵抗力不强。粪链球菌对65℃60min即可被灭活,同时对大多数防腐消毒药敏感;沙门氏菌在8O℃15min即可被杀灭。羽绒羽毛经过正常的加工过程完全可以将这些微生物杀灭。从鹅、鸭宰杀后的高温烫毛(80℃以上),到拔毛后烘(晒)干,分毛加工,再到清洗脱水、高温烘干(蒸汽温度可达120℃~ 130℃) ,如果严格按照加工工艺要求,经过这么多环节,这些致病微生物存活的可能性是很小的。所以沙门氏菌结果“未检出”以及粪链球菌超标率较低都可说明这一点。 但是羽毛羽绒及其制品与食品、医药等一次性消费产品不同,企业生产、加工或贮存不当仍会导致微生物的存在。如羽绒羽毛在加工处理过程中,水环境条件比较差,水质本身有污染,造成水洗羽绒羽毛不符合标准要求;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质量差,达不到洗涤、消毒、杀菌的效果;未经高温烘干或温度掌握不到位,达不到杀菌的效果;羽绒羽毛在储存过程中,仓储条件差,受潮、受污染而引起带菌;羽绒羽毛包装要求不完善,容易在运输、使用等环节上造成各种污染。其中亚硫酸盐还原梭状芽孢杆菌就是主要污染菌。 亚硫酸盐还原梭状芽孢杆菌,该菌属于厌氧菌,是一类能将亚硫酸盐还原为硫化物的梭状芽孢杆菌,而不是一个专门的生物学分类单位,亚硫酸盐还原梭状芽孢杆菌的代表性菌株是致黑梭状芽孢杆菌,其他较为常见的还有产气荚膜羧菌、肉毒羧菌和破伤风羧菌。其中有些梭菌可产生外毒素,是致病的因素,可引起创伤感染、气性坏疽、食物中毒和坏死性肠炎。其孢子在自然环境中广泛存在,通常出现在人和动物的粪便排泄物,废水和土壤中,与大肠杆菌和其它杆菌不同的是,由于它们的孢子比繁殖体对物理和化学因子具有更强的抵抗力,据报道亚硫酸还原梭状芽胞杆菌可在5%的石炭酸中生存10~15 h,在3%的福尔马林中生存24h,能耐煮沸1h、耐150℃干热1h,比较难以将其杀死,所以在本研究中超标较多,因而,可以将其作为羽毛羽绒长期污染或间断污染的指示菌。
2.2亚硫酸盐还原梭状芽孢杆菌在样品中存在的形式
通过对检测出亚硫酸盐还原梭状芽孢杆菌的样品10批分别进行亚硫酸还原梭状菌总数和亚硫酸盐还原梭状芽孢菌数检测,结果见表2.
由表2可见,在羽毛羽绒中亚硫酸还原梭状总数和亚硫酸还原梭状芽孢菌数没有显著差异,因此可以认为在羽毛羽绒中,亚硫酸还原梭状芽孢杆菌主要是以孢子的形式存在。这与羽毛羽绒经过清洗、高温烘干等工艺直接导致繁殖体的死亡有关,因而污染菌主要以抵抗力更强的孢子存在。建议在羽毛羽绒检测亚硫酸还原梭状芽孢杆菌中只检测芽孢,通过延长加热处理时间,可杀死普通的细菌,在培养的过程中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杂菌的干扰,容易识别和计数。表2 亚硫酸还原梭状芽孢杆菌在样品中的存在形式样品名称
亚硫酸还原梭状菌
总数/(cfu/g)
亚硫酸还原梭状
芽孢菌数/(cfu/g)
11.5×1021.4×10222.2×1022.0×10234.3×1024.1×10246.9×1026.5×10251.8×1032.0×10364.6×1034.1×10375.7×1035.6×10387.3×1037.5×10398.0×1037.8×103101.3×1041.1×104
3 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来自生产企业送检及市场销售的羽毛羽绒及羽绒制品200批进行微生物含量检测,结果发现不合格率为24.5%,其中嗜温性需氧菌的不合格率为8.0%,粪链球菌的不合格率为6.0%,亚硫酸盐还原梭状芽孢杆菌的不合格率为22.5%,沙门氏菌未检出;亚硫酸还原梭状芽孢杆菌为羽毛羽绒主要污染菌,其在样品中主要以芽孢形式存在。 从上述实验结果可以看出羽毛羽绒微生物污染状况已经相当严重,应引起足够重视。政府职能部门必须加强对羽毛羽绒及其制品的质量监管,维护羽毛羽绒及其制品市场秩序。检验机构要提高羽毛羽绒中亚硫酸还原梭状芽孢杆菌等微生物检测能力,正确鉴定,快速发出检验报告,建立可靠、快速、精确的安全检测方法。作为生产企业,更是要把好质量关,特别在水洗、烘干等核心工艺环节上,企业要严格地进行过程控制。选择适当的投料比、用水量、水洗次数、洗涤剂、消毒剂以及烘干时间、温度和压力等参数,把菌源污染消灭在生产过程中。
参考文献:
EN 12935—2001《欧洲标准-羽毛羽绒安全要求》. GB/T 10288—2003《中国国家标准―羽绒羽毛检验方法》. FZ/T80001—2002《纺织行业标准―水洗羽毛羽绒检验方法》.
SN/T 1071—2002 《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进出口食品中厌氧亚硫酸盐还原梭状芽孢杆菌检验方法》.
GB/T 17685—2003《中国国家标准-羽绒羽毛》. FZ/T81002—2002 《纺织行业标准―水洗羽毛羽绒》.
董云哲,周作伸.羽毛羽绒加工工艺. 农业与技术,2008,28(1):126-131.
孙蓓玲,吴晓丰.羽绒羽毛微生物检测标准比较及控制对策.中国禽业导刊,2007,24(12):39.
孙慎侠,付昌斌,卢行安,等.盐渍食用菌加工过程中厌氧亚硫酸盐还原梭菌污染状况分析.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6):3094-3100.
页:
[1]